这一次我会始终给他加压 不减压--施之皓谈王励勤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16:40 乒乓世界 | ||||||||
以下是主管教练施之皓眼中的王励勤。 2000年,我从女队调到男队,主管王励勤,应该说,这几年他在技术、心理,包括整个比赛中的技战术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场上的感觉和控制局面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包括看待事物的思维方法。
有一段时间,我不让他加班加点 王励勤是一个非常勤奋的运动员,他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脑子不好,其实他是个很有想法的运动员。可能有的时候,有些想法不是很正确或者说他比较固执。1997、1999年两届世乒赛,赛前他的呼声都很高,结果却令人失望。他自己也很沮丧,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的多,就应该收获的多,可最后结果却跟期望相差很远。2000年我接手的时候,他主要就是这个问题。到了大赛,他会有一种阴影,讲的严重点就是一种恐惧,他本身特别希望打好,所以很多事情就看不开。 接手他以后,我主要从这方面着手,怎么减轻他的压力?怎样正确对待“付出”?不是说训练比别人多,人家练一个小时,我练两个小时,人家练两个小时,我就练三个小时,甚至于某个技术比人家练得多,就叫做“付出”。乒乓球不光是技术,要打到最高水平,拿世界冠军,需要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心理、技术、战术、胆量等方方面面综合的东西。也许训练上他很刻苦,很勤奋,付出了很多,可对于心理或其它方面的研究,他可能就不如马琳、孔令辉和当时的刘国梁。他只感觉自己在付出,而人家付出的东西他可能没感觉。 在备战2001年46届世乒赛的封闭训练中,首先,我不让他补课,训练结束就完了,我宁可用补课的时间跟他探讨一些技战术问题,对整个比赛局面的控制或比赛中的感觉,甚至脱离开乒乓球去跟他讲一些事情,包括人生观,对事物正反两方面的看法。从46届比赛看,确实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当时我带他半年多时间,从技术上讲,不会提高很多,以前李晓东教练带了他5、6年,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时他的主要问题是有东西但发挥不出来。我只是从这方面着手,半年内他有了提高。虽然团体赛打得并不好,但男单决赛跟孔令辉,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他能反败为胜。这次比赛后,他感受到了很多东西。应该说,2001年以后,王励勤有了一个比较大的飞跃。 我从来不认为他心理素质有问题 2002年釜山亚运会之前他在队内比赛中几乎没怎么赢过球,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过去都说他内战内行,可到了亚运会上,他能够摆脱出来,在釜山打得非常好。 后面访欧打得不顺,他对自己产生了一些怀疑。当时,蔡指导、我、刘国梁也一起探讨过,王励勤究竟是不是技术、战术上没有问题?是不是只要他发挥出来,就仍然有优势?那时候正改11分,到2003年这一段时间,已经不是这么回事了,所以给他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过去始终说他技术领先,只是没有发挥出来。但是那段时间,他的某些技术确实落后了,比如台内控制球,包括反手进攻,正手进攻点。 2003年巴黎世乒赛,从整体上讲,王励勤发挥很好。赛前我们给他定的指标就是进前八,进了前八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主要看发挥,甚至可以说是运气,最后那场球的结果也体现了这一点。跟施拉格,他认为这场球比较有利,那天上场以后,整个人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技战术使用、在场上控制局面都显得很稳定,大比分3比1领先,可一旦产生想法后,就发生了一些变化。第6局10:6领先,这种球很难讲是怎么输的,10:8以后,他有两个很好的机会,但都打到板边上,完全属于偶然,根本谈不上技术、心理问题。 从巴黎回来,到备战雅典奥运会这段时间,王励勤不断成熟,能够从正反两方面看待自己,过去他想自己想得多,想别人想得少,后来能做到各半。因为整个乒乓球不是你一个人对着墙在打,对方是个人,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按理说,像王励勤这样超一流运动员,必须想对方多,想自己少。因为对自己有足够了解,很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知道自己的心理变化,而对方的心理变化你不知道,所以要去想,去判断。 雅典奥运会半决赛输给王皓,虽然说输给自己人,心态上可能不太一样,但这场球还是暴露出了问题。越到关键时刻真正要命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最弱的东西并没有完全解决,他还是想自己多,只想到自己怎么样。以往他赢得多,可他感觉所有人里王皓还是不太好打,一般比赛他发挥还行,要是他发挥一般,这个球就不好打了,再加上压力,在场上没有给别人犯错误的机会,结果一条路走到底,完全自己在进攻,输了球就忙忙叨叨,人家都没打,他就下来了,完全失去控制。其实,王励勤拿铜牌很正常,当然他拿金牌也很正常。 有人说,马琳输给老瓦就是技术问题,王励勤输球就是心理。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世界排名前16的选手技术都很好,心理也差不多。比赛中,即使你心理素质好,如果对方心理素质比你更好也没用,双方都在变化中。 王励勤本身不存在什么心理素质问题。亚运会在局面很不利的情况下,他赢了。事实证明这不是心理,只是一种思维方法的问题,可能他从小打球,文化知识方面有欠缺,看问题面比较窄,但我从来不认为他心理素质有问题。 即使撞墙,也要东南西北四面都撞一下 以往如果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王励勤就打不好比赛,可2004年北京总决赛前,他们一直在打联赛,总决赛上他表现得也很好。卡塔尔公开赛前的队内大循环,王励勤打得一般,可到了卡塔尔他还是能发挥,这说明他自我调节、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上海世乒赛,王励勤可能是夺冠最热门的人选,上海方面投入这么大精力,希望中国队打好,更希望王励勤能够打好。压力是回避不了的,而且中国男队在世乒赛、奥运会上单打都输了,从我们来说要打翻身仗,改了11分以后我们就没拿过单打冠军。本土作战,占天时地利人和,有好的方面,但反过来关注的人太多,压力自然很大。这次封闭训练,我们教练组的指导思想就是加压、抗压、排压,而我始终会给王励勤加压,不会帮他减压,因为中国队避免不了压力。 雅典奥运会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也是我认为唯一没有做好的地方。王励勤跟王皓半决赛的前一天,那天晚上我都不敢在房间待着,一直在外面待到三点,因为来找的人实在太多,怕给他压力,可最后结果呢,还是输。压力是无法回避的,所以必须面对,扛得住就扛。赛场如战场,胜者为王败者寇。这35天的封闭训练,整个男队会加压,我会天天会王励勤加压,天天叨咕,就是这么大的压力,你就是要赢不能输,看你扛得住扛不住。我想,开始他可能会有些想法,到底我要给他做通了。因为奥运会实践证明,不给你加压你也输了。包括王皓,决赛前,蔡指导、李富荣团长都在做工作,帮着减压,可最后运动员还是压力很大。所以,压力只有扛得住才能排得了,没有这个能力去扛也就排不掉。奥运会最大的都输了,说明这条路肯定行不通。从现在开始,我给王励勤加压,当然这也不能保证到上海他一定能赢,可毕竟换了一条路,可能会有些区别。就像一个人得了癌症不开刀要死,也许开刀还有机会。我认为,即使撞墙也要东南西北四面都撞一下,也许哪面不是墙是木头,你就撞成功了。包括2008年备战北京奥运会,这点也是要灌输的,在训练中,要制造困难,怎么难受怎么来。 既然这么认真你也输了,为什么不玩输了呢 王励勤很聪明也很内向,跟他四年多的接触,他也逐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尤其是比较弱的地方也敢于暴露出来,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进步。过去每次比赛之后写总结,王励勤写的都是这次比赛我正手、反手、发球如何,永远谈的是技术上的东西。我跟他说,我希望看到你写比赛开始、中间,到最后你的想法,你把这个过程按照流水账写出来。打到这么高水平不可能光有技术,技术可能占50%,心理、意识、胆量、运气加起来占50%,而到了一些要命的比赛,技术往往只占30%。打到王励勤这种水平,又作为焦点人物,一定要大气,要学会不在乎,这是个性问题。 高水平的运动员只有到了真正要命,特别在乎的时候,才知道问题解决没有。奥运会上,王励勤骨子里的东西都出来了。我始终认为,人只有到了要命,求生的时候,本能的东西才会体现出来。大循环的时候,王励勤输了一些球,他也非常在乎,我就跟他说,在我记忆当中带你四年,你没有一场球是领先然后玩输掉的。他说没有。我说,你为什么做不到呢?如果你做到了,这就是一个突破。他说,我做不到。可我必须让他做到,我就让他玩,这就是他最缺的东西。我跟他说,既然这么认真你也输了,为什么不玩输了呢。这同样是心理上的一种调整,也许能够慢慢让他思路放宽。 我一直鼓励王励勤去当小队员的一个头儿,带他们出去玩,这样能观察每个人怎么想,身上的优点缺点是什么。别人不仅从球上认可你,还会认可你王励勤的为人,所以必须大气。人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必须学会舍弃一些东西,什么都要是不可能的。他现在就是什么都要,以前可能更低级些,认为我练得多就应该比别人打得好。奥运会前,他赢了两年,几乎不输球,可最后结果呢,要到了吗?所以必须换一种想法。我相信,王励勤尽管嘴上没说什么,可心理上还是起了一些变化。像他这样的运动员,要承认自己最脆弱的东西,确实比较难,我觉得这倒没什么,只要他行动上有表现就行。我希望他能成为有个性的运动员,不要我说什么,他就是什么,关于事业上的东西完全可以去探讨争论,否则他永远不可能超过我,我就跟他说,等哪天你能把我说服了你才行,不是说我有多高明,而是因为你是当局者,我是旁观者,如果当局者比旁观者还清醒,那才说明你真的厉害了。(《乒乓世界》记者梁慧敏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