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学者教练过鹰:从眼神中就能读出队员状态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9:14 青年体育 | ||||||||
如果不是在击剑馆见到过鹰,你一定不会以为他是一位击剑队的教练。过指导高高的个子,身材瘦削颀长,人也白净,讲起话来稍带点无锡口音,像个学者。 过鹰的一身文人气质是有渊源的,他出生在一个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的知识分子家庭。而他上学的1966年-1976年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他父亲眼里,甭管读什么书,读了就比不读强。结果在上个世纪的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年,中国恢复了中断10余年
抉择的最终结果,当然是过鹰选择了击剑,否则后来也就不会有过鹰缔造剑坛三剑客的故事了。问他为什么“弃文从武”,他说:“那时我刚发现击剑这个项目有点意思,而江苏的男子花剑水平又是全国最高的,我想自己离全国冠军应该不远,我幻想自己能在击剑这个项目上得意一把。而对于自己并没有多少兴趣、却要硬着头皮去学的‘水利港口建设’专业虽然在意,却不是十分看重的。” 那时的过鹰也就17岁,搁今天看,就是一个“大男孩”,玩心正盛的时候,而比他大的那些知识青年正忙着回城,解决自己的出路问题,他却把自己往运动场边“放逐”。今天看来,他那时的想法确实有点“另类”。 虽然没有读成大学,但是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使过鹰在教练的岗位上受益非浅。 到今天,他读队员的眼神就能读出这帮小子的状态。 过鹰对自己所从事教学的项目的界定是:击剑队员所从事的是神经系统工作的项目,高度的紧张,要求队员在瞬间的反应、判断和回应,都必须是合理和有效的,那么我们靠什么武装自己,常识和经验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有突破性的研究,对事物的发展必须得有预判,提前“拉警报”。 用击剑的规律理解,反应不对只有失分。(李劭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