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田径> 正文 

马拉松高峰论坛智慧的碰撞 与会嘉宾精彩发言同期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13:00 厦门日报

  段世杰:举办马拉松三大前提

  人物名片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田径协会主席、2005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主任

  人物原声

  全球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过程大致呈现三个特点。第一,范围不断扩大,赛事不断增加。第二,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联系紧密。第三,马拉松运动的参与群体日益增加,不仅参赛者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关注、支持和参与这项运动的其它社会主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一个城市举办马拉松赛,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等公共部门的支持;二是有适合比赛的路线;三是企业的支持。在中国马拉松运动发展过程中,政府等公共部门、大众传媒以及国内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电视台等媒体以及体育营销机构在中国马拉松赛的推广和筹资方面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优势,作用不可忽视。北京马拉松赛从诞生到现在,成功举办了24届,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全部资金都来自企业赞助。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之所以成长迅速,也得益于各方优势资源的密切配合。

  虽然中国马拉松赛事的规模和专业选手的水平在二十多年间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普及程度仍较低,仅分布在北京、上海、大连、厦门和香港、澳门这样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地区,参赛的业余选手也主要来自中东部地区。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希望举办马拉松赛,这是我们都乐于看到的一个进步。但赛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思考。一个顶尖选手一年只能跑两个马拉松赛,如何吸引优秀运动员参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吸引赞助商,保证参赛者的安全,都关系到马拉松赛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已经举办了马拉松赛的城市,还是打算举办马拉松赛的城市,都应该认真思考赛事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张昌平:马拉松丰富了城市精神内涵

  人物名片

  厦门市市长、2005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主任

  人物原声

  我们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包含着人与人的和谐友爱、人体自身的和谐健康。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健康锻炼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需求,马拉松赛正迎合了这种需求。

  我们倡导马拉松运动,从内涵上看更是在倡导马拉松精神,倡导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这种马拉松精神不仅磨练众多参与者,还感染着更多观众,渗透到整个城市,塑造了城市马拉松精神,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活力。厦门马拉松赛,进一步丰富了厦门城市精神内涵。

  奥运会给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马拉松实际上也孕育着无限商机。马拉松扩大了城市影响。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经过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十几家地方电视台全方位、立体式的电视直播,使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温馨的人文环境,在几个小时内得到了充分展示。许多人看了电视直播后,决定报名参加,来体验这条绝佳赛道,体验风光、人文和竞技的完美组合所带来的巨大享受。很多旅游者也慕名前来,体会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马拉松实际上已经成为厦门又一张精制的名片。马拉松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市场开发为主,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参与,从而保证赛事的健康快速成长,企业则借此展示了品牌,实现了“多赢”。这为我市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开创了新的模式,市场化办赛、办节、办会已成为重要机制。同时,马拉松还拉动了消费,上届比赛期间,全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26%,主要商场零售额增长了11.5%。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逐渐成熟,影响逐步扩大,它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必将更深入地挖掘出来,将为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贴佐:保持健康,长跑效果最好

  人物名片

  国际马拉松和路跑协会(AIMS)现任主席。他长期从事田径运动和教练工作,大学教授,也是日本奥委会委员,日本田径联合会执行副主席,日本业余运动联合会委员。

  人物原声

  德国医学家旁·阿肯博士在19世纪早期曾发表文章,从医学角度证明,长跑有助于预防癌症。19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也从新的角度证明,保持身体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有氧运动,而长跑是效果最好的有氧运动。

  国际马拉松和路跑协会成立于1982年5月23日,目前已经有200余个赛事加盟。根据当前世界各地蓬勃开展马拉松赛的现状,预计到2010年,加盟赛事将突破300个。从2003年9月开始,包括10公里在内的各项路跑世界纪录陆续得到国际田联的承认。

  国际马拉松和路跑协会成立的初衷是为公路赛事组织者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而促进世界各地的公路跑运动则是它的主要目的。现在的工作重心是支持发展中赛事的发展,支持青少年参加比赛,通过参加研讨会方式,进一步促进公路跑运动的振兴。未来特别希望公路跑赛事能够推广到南美、南非、东欧等地区。

  吴经国:破纪录是跻身一流的关键

  人物名片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国际奥委会2008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执行委员、体育运动总会理事。

  人物原声

  马拉松的精神,我认为,就是永不放弃,永不服输的精神,同舟共济的精神,要人助先自助的精神,这与奥林匹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道理是一样的,促使人们建立自信心,遇到困难与瓶颈不灰心,有耐心,一切操控在己,最后必定成功。奥运因此而延续,人类也因此而进步,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能在比赛成绩上破纪录是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跻身世界一流赛事的关键所在。一旦能在成绩上有所突破,必然会提高厦门马拉松的知名度,也能使厦门马拉松被世界认可。柏林马拉松赛的奖金虽然不高,但是它以能出好成绩的传统吸引了大批优秀的运动员参赛,也为世人所关注。而破纪录的关键则在于吸引优秀运动员到厦门来比赛。

  此次厦门马拉松赛设有“厦港台澳四地马拉松”项目,这将促进四地在体育方面的交流。实际上,海峡两岸在体育上已经有广泛的合作,交流空间也非常巨大,内地的许多强势项目都值得中国台北学习,而后者在跆拳道上面有优势,也可以互补。

  防猝死、防禁药是马拉松大赛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奥委会和各地马拉松组委会一直都在努力,希望每位选手要衡量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比赛难度,希望此次竞赛中的运动员能够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来竞赛。

  岑传理:体育电视的突破在直播

  人物名片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体育中心副主任,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常委。他从1981年北京马拉松起就开始参与转播这项运动,并负责连续三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转播任务。

  人物原声

  一次成功的电视直播,能细腻地表现一项运动的人文内涵,一场成功的电视直播,可以真实地展现一个城市的独特精神。

  中央电视台去年在厦门马拉松赛中首次采用全程直升飞机航拍,收效良好。体育电视的重点在赛事,突破在直播,展望未来,电视直播的趋势是三化,一是建立在微波传输基础之上的直播数字化,二是建立在直升机航拍基础之上的画面立体化,三是建立在即时芯片系统基础上的即时数字化。

  我们可能在将来的厦门马拉松直播中采用数字化高清晰电视转播设备进行试验,中央电视台在对厦门马拉松的转播中创了一个又一个国内技术标准,一个又一个第一,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何静娴:如何找准赞助平台

  人物名片

  著名公关策划专家,北京宏景营销企划有限公司副总裁,在推广中国和亚洲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方面有丰富的成功经历,是目前在国内从事体育营销方面活跃的专家之一。

  人物原声

  随着马拉松等大型运动赛事的发展,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赞助体育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企业如何找准赞助平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一些企业在进行赞助时,存在误区。一是外向,凭借领导者的主观意志决定赞助投放;二是单一,集中在品牌认知度;三是重过程。作为成熟的体育赞助商,应是内向的,即目标明确,进行评优选择,推介品牌是全方位的,而且非常重视结果,根据上一次赞助的效果来决定未来的赞助战略。

  所以,企业在寻求赞助平台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该赛事执行的可延伸性,媒体报道的力度,赛事拥有者的执行力,对目标群的影响程度,运动赛事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运动项目的推广。

  在完成一项赞助决定之后,企业领导者应注意衡量投资项目,分析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以此为未来营销决策提供依据,改善执行手段及工作。

  简妮特-陈:志愿者、赞助商撑起一片天

  人物名片

  夏威夷马拉松协会(HMA)副主席。祖籍中国广东,在过去的二十七年里都在为夏威夷火奴鲁鲁马拉松服务,其丈夫罗纳特-陈也是HMA副主席,而且他们的三个孩子都是该协会的工作人员。

  人物原声

  夏威夷马拉松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共有七名负责人。作为一项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的马拉松赛,夏威夷马拉松赛在早期并没有赞助商,完全都是协会筹集到的经费。马拉松赛要想扩大规模,必定需要大量资金。感谢一名感受了夏威夷马拉松激情的日本朋友,他回国后,替夏威夷马拉松找到了许多赞助商,比如日本航空、JTV公司。正是这些日本商家的大力支持,使得夏威夷马拉松在日本的知名度很高,致使参赛的日本人要远远多于美国人。赞助商对于夏威夷的营销作用要远远大于协会本身,像JTV公司去年就组织了4000多人到夏威夷参赛。协会所做的是不让赞助商相互竞争,而是让它们合作来配合马拉松比赛的举办。

  除了赞助商,志愿者对于马拉松赛成功举办的作用十分重要。夏威夷马拉松就有一万多名志愿者,如果没有志愿人员的积极协助,不可能成功办成马拉松赛。

  我的亲身经历是,一名选手冲过马拉松终点线时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当我看到年轻的厦门马拉松有如此多的志愿者参与,有如此高效的组织,相信厦门马拉松赛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尼古拉斯-比特尔:马拉松第一信息是娱乐

  人物名片

  1995年起担任伦敦马拉松有限公司CEO。自从该赛事发生了实质的复兴,参赛和观赛人数与年俱增,赢利增加了五倍。主要负责赛事与英国政府、田管机构的关系协调,监督赛事与BBC和赞助商的联络。

  人物原声

  伦敦马拉松有限公司隶属于一家注册慈善公司,共有21个专职人员,下设四个小委员会:总务、医疗、轮椅、微小马拉松。公司是非营利性机构,所得收入全部回报社会。

  伦敦马拉松的商业开发程度很高,赞助商是其主要资金来源,其次就是报名收费,今年就有超过1万人购买报名表,另外还有一些来自旅游、商业、杂志等方面的收入。通过多种途径,2004年公司就筹集到3600万英镑的资金。伦敦马拉松成功之一,就在于较方便的报名系统。公司会提前制作免费杂志,上面就印有报名表,杂志通过邮寄直投到36万人手里,同时还发送到体育商店,方便市民随时取阅。通过这种事前的广泛宣传,仅2004年,就有12万人想参赛。

  不能单纯地把马拉松当成一个竞技比赛,马拉松带给人们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娱乐,通过参加没有特殊限制的马拉松可以表达心情,可以穿得五颜六色,甚至可以在起点处举行婚礼。马拉松的核心在于运动员,必须吸引优秀的运动员参赛,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取得好成绩,这样可以提高比赛的影响力。

  马拉松之所以能具有如此高的号召力,能吸引如此多的人们或以志愿者或以运动员的身份投入,是在于与其它赛事相比,马拉松有它自己独特的原则:Everyone starts equal (起跑线上人人平等)、Everyone finishes a winner (跑过终点线人人都是胜利者)。

  (厦门日报)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AJ20生日配色


LEBRON III现身


安东尼VS詹姆斯


解密“创意厨房”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