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法意德后有美韩澳 新奥运周期中国击剑形势严峻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1:05 新闻晨报 | ||||||||
悉尼和雅典,两地两届奥运会上,中国剑客两度与金牌擦肩而过。特别是雅典奥运会上的三枚银牌,更让人对击剑这一项目感觉惋惜,“就差那么一点啊,要不是裁判……”很多人这么抱怨。但抱怨已经成为过去式,在新奥运周期开始之际,中国击剑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指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至少拿下一枚成色更足的金牌。 “毕竟是在自己家门口嘛,谁都想有一个好的表现,我想,实现金牌突破,不仅是
夺金形势严峻 目标固然振奋人心,但形势却不容乐观。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一定的担忧,他说:“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等老牌劲旅仍旧一路领先,而美国、韩国等新锐迅速崛起,像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政府纷纷加大对击剑这一奥运项目的投入,我们现在所处的形势比较严峻:一,能否追上别人?二,会否被别人追上?这两个都是很大的问题。” 在雅典奥运会上摘银的三个项目女子佩剑个人、男子重剑个人、男子花剑团体依然是被寄予厚望的三个单项,但王伟具体分析下来,却不得不让人捏一把汗。他说:“女佩是我们优势项目,目前谭雪个人能力突出,具备争金实力,但她的弱势在于整体发挥不稳定,缺乏大赛经验;男花团体本来也一直是传统优势,但老‘三剑客’退役后,年轻选手要在短时间内顶上来,还有一定困难,之前A级赛事中我们的成绩不错,吴汉雄也起到了领军作用,但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大赛经验不足。” 他继续说道:“男重在雅典夺银有一定偶然因素,而女重去年我们是把它当作冲金重点的,可惜没有完成任务。新奥运周期开始,这两个单项要继续冲击奖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王伟看来,大赛次数太少,是目前中国击剑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他说:“像世锦赛这种级别的大赛,一年只举办一次,从现在开始算起到北京奥运会,满打满算就三年时间,但我们只剩下两次大赛机会了,怎么让年轻选手积累经验?我们也为这个问题头疼。目前我们正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包括争办比赛等,希望争取更多机会,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裁判也需锤炼 形势严峻的不仅在于选手水平情况,也在于击剑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整体状况。据介绍,中国的专业击剑人口只有三四千人,而在其发源地法国,各击剑俱乐部、学校招募的会员有11万之多,意大利练习击剑的人数也有中国的10倍。基础差距悬殊。 王伟分析说:“中国击剑运动目前采取的是专业训练三级网络,即少体校、体校、专业队,目前全国包括省、市、解放军在内有20多家培养击剑运动员的单位,这种专业体制不会受到群众人数的影响。”不过记者认为,任何一项运动好比金字塔,只有塔基庞大且牢固,塔尖才会更高、更尖。 事实上,另一组由王伟提供的数据论证了记者的观点:目前中国只有30多名国际级裁判,其中达到A级的只有一人,而全世界国际级裁判有上万人,“随便一个欧洲国家,拥有几百个国际级裁判,都不奇怪,”王伟说。就算除去上万名国际级裁判中年龄老化、不再执法的部分人,中国裁判在其中占的比例依然微不足道。 所幸的是,着力于推广击剑的国际剑联主席勒内·罗克利用制订规则,侧重于击剑相对不发达地区,譬如在执法奥运会、世锦赛等大型比赛时,国际剑联遵循“1、水平高;2、按地区选派”的原则,改变了过去全部由欧洲裁判垄断比赛的局面。连续两届奥运会赛场上都出现了中国、韩国裁判的身影,就是明证。 但是,中国击剑裁判不能就此裹足不前,正如王伟指出,不少中国裁判只会说国际剑联官方语言法语的“你好”、“再见”,“怎么能跟国外人士交流”,王伟说:“虽然我们裁判具备执法世界大赛的业务水平,但他们不会也不擅长和别人交流,这就禁锢了他们的思想,也得不到更多的执法机会。中国击剑要得到长足发展,裁判这一块也必须提高。”(晨报记者袁崴实习生郑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