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要发展观念要调整 李月久:回国执教是一种荣誉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9:26 青年体育 |
□本报记者 李劭南 李月久这个名字,在22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就被叫得“山响”了,他那时应该在体操队里是最好的男运动员,用我们当时的话讲叫“拔头份儿”。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谢霆峰在中学生、周星驰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今昔的价值观可能不一样,但是偶像的重量级应该是可以类比的)。我当时就想,要是能跟他见一面、握一下手,自己一定会激动得 一宿睡不着觉,这就是偶像的力量。22年后的某一天,当我见到自己心仪已久的偶像时,感觉李月久大哥这人真的很不错——苦孩子出身,人平和,重感情,懂得知恩图报,活得自信且铁骨铮铮,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男子汉。如果说22年前我是懵懵懂懂把他当成自己的偶像的话,今天我是在体会和感悟之后,把李月久当成我的精神偶像的。 回来就是报师恩报国恩 《青年体育》:李指导,20多年前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您就很有名了,今天有机会采访您很高兴,因为在我心目中,20多年前的明星更纯粹些,从精神上更鼓舞人。 李月久:我也很看重过去的荣誉,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的自由操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那个时代的运动员比较单纯,为国争光是我们最大的理想。 《青年体育》:您好像有一个技术动作被国际体联命名为“李月久空翻”,能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吗? 李月久:那个动作是我首创的,简单解释就是侧空翻一周半,当时没有人能做这种难度的动作。 《青年体育》:在中国体操处在困难的当口,您能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物质生活,说回来就回来,没有点境界是做不到的。 李月久:我是苦孩子出身,从1974年到国家队,一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退役,10年都是高健指导带我。他不光教体操,还教我们怎么做人。他自己也是苦孩子出身,所以在取得成功之后,懂得报恩和对社会尽责任。他在雅典奥运会失利后,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了。我师傅能做得很好,我有什么不能做的呢。所以一接到师傅的电话,就跑回来了。 《青年体育》:听得出来,您这个人挺重感情,而且有种报恩的心理。 李月久:是的,我很重感情,这次回来就是报师恩、报国恩,回报国家也是我这一代体操人的责任。 《青年体育》:您在美国的待遇挺高的吧,这边给您的待遇怎么样? 李月久:我是一放下电话就跑回来的,什么也没有跟国家谈。我觉得能为国家效力是拿任何钱也买不到的荣誉。我在美国的待遇,是美国体操界最高的。 解决问题需要加强学习 《青年体育》:自去年12月27日您回来后,大家对您的期望值挺高的,希望您带领中国体操队打翻身仗。 李月久:我有一些经验和自己的想法,但我不是救世主。我现在的身份是教练兼管理,协助领队和副领队工作,教学上有什么问题直接跟陆善真(女队)和陈雄(男队)两个组长磋商。 《青年体育》:您觉得现在队里的情况怎么样? 李月久:去年11月的时候,我带一个美国代表团来比赛。可能是奥运会刚结束不久的原因吧,队里的气氛有些沉重,现在好多了。 《青年体育》:您认为雅典奥运会,中国体操军团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李月久:我们的队员技术能力都不错,但是为什么在比赛中失误多呢?这说明他们心理压力比较大,承受干扰的能力差,还有一些失误跟体能差有关系。改进这些问题除了多比赛,安排实战训练外,在训练的手段上也要有所调整。有些东西跟我们的举国体制有关系,要改起来也很难。 《青年体育》:您能展开具体说说吗? 李月久:我们到国家队的选手就是拿金牌为国争光来了,你拿不到金牌就是一个“失败者”,要不,你到国家队干吗来了?美国的训练体制就不是这样,平时队员都在俱乐部练,练好练坏队员心理没有什么压力,教练也没有要把谁培养成世界冠军的压力,而是按最先进最科学的训练方法把队员的潜能挖掘到极致。遇到条件好的队员,教练自然会加一把力。在这种比较放松的环境里,教练和队员的心态会比较好,队员最原始的东西就更容易释放出来。 《青年体育》:怎么改进我们的训练环境和手段呢? 李月久:体操中心最近请了许多教授、科研人员给我们讲课,强调学习和深化对体操运动的理解,比如学一些解剖学,就会帮助队员避免受伤,在以后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小肌肉群的训练。过去,我们都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好多事都是凭经验处理的,欠科学。 《青年体育》:您觉得好的教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李月久:好的教练应该有知识、有爱心,对事业钻研,能够把你训练的队员跟你统一起来,让它浑然一体。 体操要发展观念要调整 《青年体育》:高健指导把您从美国请回来,谈到你的训练手段时,认为你训练的美国队员个大并不笨,而且运用动作的能力特别强,什么原因呢? 李月久:美国队员有自信、身体有力量、不死板,训练中练的东西能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这些是我们国内的队员所缺乏的。这和美国的管理方法、训练方法、心理教育方法有关系,结果是过程的体现嘛。 《青年体育》:看来,关于体操训练我们有一些观念需要调整。 李月久:体操运动是一项很美的运动,形体、力量、动作的串联、音乐的契合等,都可以在体操运动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应该有很多快乐的东西工我们分享。而我们的孩子现在每天就是洗澡堂——饭堂——体操馆,生活太枯燥,失去的东西太多,应该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让他们多去享受生活中的快乐,多开展一些活动,培养些兴趣爱好,同时还要多和他们沟通,多表扬多鼓励他们。教练员要拿出爱心和耐心,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运动员们。 《青年体育》:美国的国家队是怎么组织建设的呢? 李月久:美国的国家队是在奥运会前搞选拔赛,选拔赛的前14-16名参加奥运会,这些选手入选了美国奥运会代表队后,谁有可能拿金牌,就看个人的努力了。 《青年体育》:他们的俱乐部建设又是怎样的呢? 李月久:在美国光加州就有200多家俱乐部,大的俱乐部会员就有一二千人。他们的队员一比赛,满体育馆都是人,一个队员参赛,支持者七大姑八大姨的就能来上二三十人。我就纳闷,我们的体操怎么就没人看呢? 《青年体育》:您训练过美国的运动员,比较现在的中国运动员,找出心理素质差的原因了吗? 李月久:和美国运动员的训练比起来,我们的队员主动性差。这可能是由于体制的原因吧,美国队员训练是纯靠兴趣,人家训练起来很随意,比赛时更容易放松,而我们队员却放不开,在比赛中容易出现失败。提高兴趣巩固心理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必须让队员真心喜欢上这个项目,而不是被逼着练,培养兴趣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青年体育》:高健指导在您归来的欢迎会上,重提当年的“月久精神”,它强调的是“训练刻苦、作风顽强、生活朴实”,它今天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李月久:今天的运动员不像我们那个时代了,市场经济下他们面临着很多诱惑,他们也可能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退下来了。但是作为运动员,还是要“在其位谋其政”,强调“月久精神”的积极意义恐怕在于此吧。 为大家牺牲小家在所不惜 《青年体育》:您跟您的夫人结婚近20年了,从来没有分开过,这次回国执教,家庭方面可能做出了不小的牺牲? 李月久:我和我夫人吴佳妮结婚近20年,一直在一起,这是我们第一次分开。佳妮现在身体不太好,前不久又患了类风湿,几乎不能走动,按理我应该留在她身边照顾她,可是国家需要我,我必须回来,佳妮也很支持我。 《青年体育》:您的大女儿好像一直在跟着您练体操,您一回国她的训练可能会受影响? 李月久:是的,我的大女儿安娜已经16岁了,她打小就一直跟着我练体操。安娜现在各项水平比较平均,是个全能型选手。雅典奥运会前,她参加了美国奥运体操队的选拔赛,排名第22,没有能入选美国体操队奥运阵容,但是她没有气馁,继续加紧训练,决心在2008年作为美国体操队的一名成员参加北京奥运会。因为她要在美国上学,要不我会把她带在身边,这次我离开,她的系统训练肯定会受影响,我跟她讲,爸爸在北京迎接你。没办法,为了“大家”只有牺牲小家了。 《青年体育》:您现在每次跟家里通话会讲些什么? 李月久:先是我和夫人互相嘱咐要照顾好自己;再就是我嘱咐安娜训练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受伤;最后我要跟我的小女儿安迪说要听妈妈的话。 《青年体育》:看得出,您的家在你们夫妇的努力下,很幸福。 李月久:是的。家庭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青年体育》:您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月久:我这个人比较重感情,孝敬老人尊重师傅,家庭观念比较重。在性格上我比较自信,能吃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