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专栏:刘国正机会仍很多 德韩联手暴露野心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09:18 乒乓世界 |
从2004年11月底开始,我们连续参加了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德国站和奥地利站比赛、总决赛和世界联队挑战中国队的比赛。在比赛中,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更多的是感想和收获,这对我们全力以赴进行冬训以及制定2005年的训练计划都很有好处。 关于刘国正:机会仍然很多 我们参加访欧比赛的队员是刘国正、陈玘、郝帅、单明杰、邱贻可和张超,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刘国正带着这些年轻队员打打,同时给他们以锻炼。国正现在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他自己总觉得“上面不带他玩,下面也不带他玩”,打奥运会,他竞争不上,下面年轻选手的进步又比较大,顶他顶得很厉害。 作为老队员,他这次访欧打得不错。和他聊的过程当中,我也感觉他有了很大的触动,也更想打好球。但主要问题是,你要和谁相比,和好的球员比或者和他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相比,他还是有差距的,这一点他也承认。从技术含量上看,国正目前还是比较有特点的,像科贝尔这些过去他比较难打的对手,他都赢了下来,但还要进一步努力。在心态上,他可能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机会少了,我告诉他,你现在才24岁,不算大,孔令辉比你大,但他还在打。 另外,国正最近参加的国际比赛比较少,可能从体力和精力消耗上讲,比别的主力队员要少很多,我对他说,你可以从好的方面比,你比小的综合能力强,经验多;而且你比孔令辉和王励勤都年轻;虽然是同年的,但你比马琳的消耗小,所以机会还是很多的。通过近期的训练,刘国正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特长更突出了,所以我要求他从正反两方面去考虑,多想有利的地方,包括技术,以及和队友竞争中处的位置。如果不这样想,他的压力就会比较大。 关于年轻队员:绝对不能消极 这次访欧,我们年轻队员输了不少球,有输给中国香港队的,也有输给欧洲人,比如凯恩、沃西克,从成绩上看,并不令人满意,但去之前其实我就想到了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输球后,单明杰和张超他们情绪都不高,怕今后队里不再给机会了,出现这种心态很正常,因为任何人在从年轻队员到绝对主力的这个过程中都要经受很多磨难和考验。和他们略有不同,1993年时,我也是小队员,但我是重点培养对象,在前五号之内,所以肯定能参加世乒赛。42届我打世乒赛,单打第一轮就输了,但当时我已经是主力了,跟他们现在的位置不一样。现在世乒赛可以报7个单打,除了几个主力外,大家水平都非常接近,没有谁有绝对的把握,或者说竞争起来很困难,希望非常渺茫。其实我很清楚他们的心态,他们更多的是在想,打好访欧我就有机会参加世乒赛,就算参加不了世乒赛,还能参加公开赛,给以后积累机会。但这时,他们往往容易背上无形的包袱,担心我万一参加不了世乒赛了,教练就不重视我了,我自己就开始退步,最后成陪练,彻底没机会了。这种心态很不好,但是不可避免,我们倡导的最佳状态就是想赢不怕输,这是一个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的问题。比赛输了没什么,但是要从内心深处去分析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为什么不能把在国家队训练时的实力拿出来,作为优秀选手,只要有水平了,在哪儿都能拿冠军。保证不了这点就说明你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实力当中国队的主力,这个问题是我们年轻队员从思想深处必须认识到的。 另外,我们的年轻队员还需要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能几个人输了球就感觉同病相怜,聚在一起互相出主意,结果思想上越来越消极。你为什么不多和老队员交流交流?大的带小的就起得快,像马琳带陈玘就是一个例子。你小队员做得不好,大队员会教你,会开导你。年轻队员,有时候会连续犯错误,甚至不会正确地思考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深刻总结的原因。 乒乓球发展得很快,几乎是几年一个模样,几年一个格局。当初我成名的时候,小辉还没有起来,当然这是因为我们的打法有区别。1994年,孔令辉开始冒头了,他是横板两面拉打法,成熟周期比较长。但孔令辉1994年底访欧的时候也打得一塌糊涂,当时他已经在全队的大循环比赛里遥遥领先了,但是与瑞典人从团体到单打,和老瓦、卡尔松他们打一场输一场,一局都没有赢,但经过调整,1995年他就拿了世乒赛男单冠军。王励勤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可以这么说,这次访欧,教练组是有意识地让同一批的队员去打国际比赛,去竞争,因为平时打队内比赛不能完全看出你真正的实力。去之前,我也估计他们会很难打,打疯了拿一站,打不好什么都没有,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很正常。 关于主力队员:一些可喜的现象 王励勤和马琳在总决赛上的发挥是不错的,尤其是王励勤,既打败了欧洲的塞弗,又连续战胜了自己的队友陈玘、王皓和马琳。可以这么说,世界杯后,王励勤对自己有了一个客观的评价,在斗志和精神状态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包括技术上的一些小环节,都解决得不错。在比赛中他也体现了一个优秀运动员应有的素质和水平。马琳这次比赛兼了两项,跟王励勤相比,当然对他的体能要求要大一些。世界杯拿了冠军以后,可以说马琳的整个心气比较旺,他自己也希望通过胜利进一步地增强自信心,这是很好的。但从比赛看,马琳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尤其是状态不够平稳,在关键时刻,胆子应该再大一点,这样才能保证他技术水平完全发挥出来。作为老队员,小辉这次的状态可以说比较好,尽管单打输给了施拉格,但是双打他和王皓拿了第二,他在场上也非常努力。但是他的这种状态和巅峰时期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也希望他能通过下一阶段的训练不断调整状态,保持并增强自己的技术实力。陈玘这次拿了一个双打冠军,在单打比赛中他只打了两场,赢了梁柱恩之后输给了王励勤。当然梁柱恩的实力不算很强,但从陈玘场上的表现中我们也发现了他还存在不少缺点,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在不同的比赛局势中保证稳定地发挥,解决应对不同对手的问题,让自己的球更合理而不是情绪化。奥运会以后,王皓经历了一段“低潮期”,这次比赛,总的来说他打得还不错,男单进了四强,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斗志、霸气的问题。王皓赢了格林卡和施拉格,但是从场上看,他的气势还不够,虽然也在叫、也在跑,但跟我们要求的还有距离。 这次单打比赛有三场球,王皓对格林卡、王皓对施拉格以及马琳对波尔,我们队员都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扳回来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总决赛的规格和世乒赛以及奥运会不能相比,在心理压力上更是如此。我们的目的不是仅仅获得一两场胜利,而是希望队员通过这种比赛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斗志,保证在大赛中能应对比分落后等复杂局面。男单决赛第五局,王励勤10:4领先的时候,他和马琳打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表演球,甚至双方交换了球台。我感觉这是一种好现象,不仅说明他们具备了合理把握整场比赛节奏的能力,更说明他们能够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主动调动现场气氛。乒乓球是一项竞技运动,但同时需要观众和市场,所以这种适时的表演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看你怎么把握,怎么运用,前提是这种表演不能影响胜负的大局。 关于对手:我希望他们越强越好 总决赛之后,我们没有休息就来到了长沙,参加一个名为“尖峰对决,国球大典”的世界联队和中国联队的对抗赛。在第一场比赛中,我们以5比0赢了对手;第二场比赛,波尔战胜了王皓,施拉格赢了陈玘,最终我们以3比2艰难地获胜。这两个比分其实不能真正反映对手和我们之间的差距,因为论实力而言,中国队和他们之间也就是3比2或者是2比3的水平。从单打实力上看,这五个人并不是全世界最好的,像老瓦、萨姆索诺夫在冲击力上都不强,只是主办方更多地考虑到了他们的名气。其他选手,诸如庄智渊、格林卡,甚至是科贝尔、吴尚垠都具备冲击中国选手的实力。另外,他们并不在一起训练,况且参加这种比赛,他们纯粹是为了个人,不牵扯什么国家利益和比赛压力,因此上场打球可能在动力上和斗志上要差一点。我也在想,其实赞助商和主办方今后在举办这种比赛时,可以对奖金数额做一定的比例调整以刺激他们的斗志,比如说赢了拿九成、输了拿一成,或者是八二开。不过我相信,这种比赛的形式很不错,有比较好的前景,可以起到宣传乒乓球、推广乒乓球的作用,更能吸引很多有实力的商家参与运作乒乓球赛事。 波尔在47届世乒赛前状态特别好,但我感觉输给邱贻可是他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他还输给过陈玘,又被马琳在世界杯上打得抬不起头来。所以从心态上看,他对中国选手有明显的恐惧感,自信心不强,在海外的一些中国球员都说,现在中国队打波尔是比较有办法的,不像他刚冒头的那个阶段,现在是怎么打怎么有。当然,我们也把他当作最主要的对手做了深入研究,深入研究之后我们也发现,他还是有不少漏洞的。从总决赛波尔的表现看,我们承认,他有了不小的进步,这一点我也向蔡指导特别汇报过。波尔的技术很全面,正反手的实力均衡,战术意识也比较突出,尤其是在球路上,波尔显然对我们的主力球员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并且在心态上比较好,在比分落后时也不像过去那么慌。 如果说波尔是实力派球员,那么施拉格则是天才型的球员,他打球手感好、胆子非常大,有时候的变化超出了对手的想介。自从47届世乒赛拿了男单冠军以后,施拉格在对中国球员时显得非常自信,而且越是落后越敢搏杀。虽然年龄已经超过了三十岁,但从目前看,他的竞技状态还将保持一段时间。从欧洲选手在总决赛上的发挥看,波尔和施拉格还是欧洲人中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并且这种威胁将持续几年,对于这一点,我们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波尔和苏斯这对双打有一定实力,他们比原来在技术上更全面,球风更稳,由于年轻,他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通过最近一个阶段的比赛,我也发现,德国队的整体实力不低于韩国队。在访欧中,我们输了12场,输了中国香港5场,输给德国4场。这说明在我们男队中,只有顶尖的几个人和德国队的实力比较接近,从这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正视自己在乒坛所处的位置,我们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大的优势,更不要说在11分赛制的情况下了。另外,德国队的后备力量很好,今后有威胁的肯定不止波尔一个人。 德国和韩国乒协的联手,可以说给我们造成的困难相当于世界联手打中国,因为这两个队的后备力量是世界上最强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野心。而且这两个乒协的能力、财力以及乒乓球基础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他们具备和我们抗衡的能力。我想,他们也是从2006年团体赛和2008年奥运会的远期目标出发,因为2006年世乒赛在德国打,德国人肯定想在家门口恢复自己的霸主地位,想形成所谓"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技术上看,德国队的新秀很有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和邱贻可、单明杰、张超等人的实力很接近,而且他们的年龄也很小。另外,欧洲外出打比赛的机会多,他们慢慢地会长不少球。我们的目标不是和对手五五开就行了,而是要保证赢球,这就需要我们摆正位置,你除非高人一截才能赢多输少。其实他们这样联手也好,干脆形成当初中瑞对抗的局面,就像我、孔令辉和老瓦、佩尔森抗衡一样,如此一来,看点可能更多,但我们获得金牌的机率会下降,成绩会受到影响。从长远的角度看,这对于乒乓球这项运动是非常有利的,毕竟乒乓球是一项世界性的运动,不光属于中国人。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联手能激发我们全队教练员和队员的斗志,人嘛,不就是要敢于面对新的挑战吗?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喜欢挑战,对手越强就越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刘国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