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多少伤痛苦闷自己扛 快乐大嘴“触电”展示解说天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11:28 《足球·劲体育》

  那两天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奥运会落选之后,面对媒体夏煊泽也是这么坦然地微笑。对于2003年世锦赛冠军的落选,全世界都有点惊讶,只有他坦坦然然。

  碰到这种挺让人灰心,又多少有点敏感的问题,大多数运动员会选择关上手机。夏 煊泽却大方得很。不仅开着手机回应每一个安慰,还上个人网站,阅读每一条鼓励。最后,他甚至开始宽慰别人,告诉大家他很好,一切OK。毕竟是奥运会啊,他的坦然总让人心存疑问。

  在广州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他终于告诉记者,其实那时侯他的笑容也有些僵硬:“那时候我不这样说,难道要我说自己很难过吗?那怎么对得起朋友的关心?这岂不让他们更难过?”那是一种完全空白的心境,他不愿回首。只是念叨着:“落选,在奥运会前,我从没想过。不敢说铁定能去雅典,自信我肯定有。落选的消息来的时候,我简直大脑只剩一片空白。可这,就是事实。除了适应、调整,没有第三种选择。”

  那两天又是怎么过的?夏煊泽的表情再度凝固,一瞬间的沉默甚至让人有些心寒:“这些事,我根本不愿提。没有告诉大众的必要性。人总有不愿外人了解的隐私。除了自己,再不会有第二个人体会我当时的心情。那两天是怎么过的,我不会说给任何人听的!”

  在落选奥运的那段日子里,除了竭力保持平静,平静地帮入选奥运会阵容的队友备战之外,他还冷静思考着自己的将来,最终做了两个决定。一、申请当教练。二、以大哥的方式欢迎、安慰奥运归来的队友。只是,除此之外,他还反问自己:如果再苦练四年,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又拒绝他,怎么办?没有答案。所以,他需要另一种方式,继续。

  当教练不是全部但是最终归属

  有人说夏煊泽最适合当教练,又有人说夏煊泽根本不适合当教练。在三水的对抗赛上,过了把瘾,夏煊泽说自己绝不当一个寻常的教练。“当教练,应当说是最终的归属。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要看我还愿意或者还能打多久。在奥运会前,我还未考虑过退役,也没有为未来铺路。比如说当个羽毛球技材的代理商,要不像田亮那样进军演艺圈。这些路,我都没有。唯有教练,是眼前最务实,也最可行的方案。你们都问我为什么做教练,可我想反问,为什么我就不能做教练呢?”

  “我的优势很明显,世锦赛冠军、奥运会铜牌。尽管无法实现大满贯,不过,足以证明我有当教练的资历。是不是队里的大哥,我说了不算。但队员们都和我挺亲,关系融洽,便于沟通。有这两点,没理由不相信自己。”

  倘若明年一月他的申请能够得到批复,夏煊泽在队中将同时担起三种角色。队员、队长、教练。称谓不变,工资收入也不变,改变的只是心态。运动员兼教练员,并不仅仅是过渡和缓冲,从另一层面给了夏煊泽更多学习和思考的空间。现在的他,对一切有兴趣的行业都跃跃欲试,试图挖掘出“夏煊泽”这个名字背后存在的价值。

  “我的性格,不会成为当教练的障碍,相反是激励。如果可以,我愿给我的队员更大的发挥空间。教会队员如何打球,提高技巧,只算称职。我想教他们的是思想方式和心理调节。虽不能说是个性化的方案,起码也要让他们在场上随机应变。不能等教练教,而要学会自己探索。”

  为了实践,夏煊泽开始学习。而且据悉前不久,他曾与一位法国记者用英语神侃了一个多小时。记者连忙夸他水平大有长进。他却难得地不好意思起来:“哪里,哪里。经常出国,接触外语的时间比较多而已。我的听力还算行,但要自己说就常常只能蹦单词了。”按照夏煊泽的计划,忙完这一阵他就会系统地学习。

  羽毛球是工作也是挑战

  对将来,夏煊泽的计划远不如他所表现出的那么简单。一餐简单的午饭,他就谈及三件事。奥运期间,给举重项目当解说员、中国公开赛要给央视当解说、有机会要与器材赞助商谈合作事宜。用他的话来说:羽毛球是归属,却也不是唯一。

  “羽毛球对我意味着什么?做队员,它是工作。做教练,它是挑战。对我,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没有羽毛球,我就不会坐在你的对面,你也没有任何采访的必要性。这就是羽毛球对我的意义。”

  很多人离开,又有很多人加入。中国羽毛球的战绩显赫,目前却仍未步入真正的职业化。“我们还没有俱乐部,没有联赛。在我退役前,恐怕也未必有机会实现。希望当教练时可以。”提及下周一在广州举办的球迷见面会,夏煊泽不认同告别仪式,而是一种回报,回报球迷的支持。“本想在奥运会后,给大家的支持多一点回应。现在看来只能算是交待。通过互动,尽量回馈。以后恐怕这样的机会也不多了。”即使有新起点,即使夏煊泽喜欢朝前看,对辉煌,他的渴求仍然一如既往。

  夏煊泽喜欢享受生活和时尚。输给陈金之后,他坐在休息室外和记者聊天。望向远端,陶菲克换上便装,头也不回地走出场馆。运动服下,那一双最新款的CUCCI休闲鞋,格外闪眼。“你这么喜欢名牌,干脆给自己订制一个路易威登的球包吧。”朋友朝他开玩笑。“那可得两万多吧。”夏煊泽反倒真的思考起来。半晌,才终于放弃:“算了。”那表情,和平素一样高调。就如同别人说他的蓝色T恤不够亮,他会大声回应:“难道要我穿着阿玛尼训练吗?”

  “大嘴”开说

  国内羽毛球转播中,还没有一位像赵剑华那样固定的解说顾问,我们都是临时抓差,国家队至少有十人干过这差事。中国公开赛夏煊泽第二轮输给队友,正好专心来为电视观众服务,这竟然也是他第一次“触电(视)”。

  体育新闻部的同事听说这个消息,马上决定做个专题,讲讲他的故事。记者们给夏煊泽设计的一个情节是他到转播车上看看比赛是怎么转出去的,拍上车的镜头重复了几次,夏煊泽切身体会了什么叫“摆拍”,一边嚷着“这也太假了”一边兴致勃勃地当演员。

  第一次走上转播车的夏煊泽第一句话是“这里这么挤啊”,确实,以他在球场上那样大刀阔斧的风格,如果坐在导播的位置上肯定觉得施展不开,不过接下来他就在评论席“大刀阔斧”地开始施展嘴上功夫。虽然第一天解说的比赛是他不那么熟悉的女单和混双,但是十多年浸淫羽球技艺,无论对哪个单项的特点都颇有心得,从而驾轻就熟。

  采访运动员会发现,老队员总体来说比小队员口才好,可能是他们多年和媒体交锋锻炼的结果。反正现在夏煊泽的口才还不错,能清楚、简洁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对解说顾问,我们最担心的是他们还保持当教练的习惯只看不说,有的是个性,不爱多说话,有的是总在想这能不能说、那能不能说,最后干脆什么都不说。夏煊泽可不认为在电视上说话有什么可顾忌的,不仅对技战术面面俱到,而且还不时开开玩笑。夏煊泽这个年龄的人对电视已经有了和以前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电视不是什么特别神秘和庄重的东西,没必要那么规规矩矩的,上了电视还和生活中一样就可以了。这种风格现在也是深入人心,毕竟电视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渐渐增加了玩具的功能。

  运动员干解说风格也都不一样,杨影是属于最规矩、最有板有眼的,而高红是我碰到过最能海阔天空神侃的解说顾问,如果您看过去年女足世界杯就知道她的风格了,挺有意思的,根本不像在解说。夏煊泽的风格恰好介于以上两人之间,第一次上场就准确地找到专业和轻松的连接点,看来他有这方面的天赋。而第一次触电的三个小时过去,除了耳朵被麦克风夹得有点疼之外,夏煊泽的身心其他方面应该还是蛮愉快的。



 

评论】【乒羽世界】【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大奖征集白雪公主
组建属于你们的团队
免费主页空间送给你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免费申请最酷球队主页
NIKE11月新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