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排球> 正文 

包头一中女排世界青年巡回赛夺冠 队员都不打专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11:06 《足球·劲体育》

  包头——成吉思汉御点:多鹿的地方。归属内蒙,却昂首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人杰地灵,生机勃勃。无垠的草原,与五星级的酒店并存。突兀的背后,是相容和谐。包头一中,同样在内蒙这片体育的荒漠,演泽着别样的风情。甚至,做得比中国任何一处都成功。

  本月1日至8日世界青年女排巡回赛在澳大利亚举行,共有加拿大、新西兰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队伍参加。代表中国参赛的包头一中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夺得冠军。追溯历史, 包头一中女排甚至在1997年,就已在芬兰获得世界少年女排超霸杯赛冠军。这条信息,难以置信,又真实得不容置疑。

  14日包头一中女排返回学校,未休整一天,她们婉拒记者,关起大门——为明年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她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封闭集训。你可会相信,这支队伍:身体条件可能比国家女排还好,战绩一直是世界冠军,训练环境比俱乐部还好,每年的赞助经费有50万元,还有专车……在这样的条件下拿个世界冠军回来似乎并不让人意外,但让人奇怪的是,队员们却放着先天资本不用,几乎人人都不愿意将来去打职业联赛或者是进国家队。

  19日,记者走进了包头一中的排球馆,面对这支球队的主教练郝振生,以及他手下的一群烂漫女生,先前的疑问一个个找到了答案。

  1925年,冯玉祥将军,一手创办包头一中。那时,它是内蒙古地区西部第二所中学。如今,每年从包头一中毕业的高中生,本科入取率达到80%。女排队员更是几乎个个考取全国重点大学。“去年,我们三个进北大,这就是国家女排中没有包头一中女排成员的原因。”下午三点,叩开新建的排球馆。里面寂静无声,穿越两片场地。主教练郝振生,正在整理训练计划。偌大的球场,除了墙上星星点点的球印,满是浓重的橡胶味。包括他的办公室和那张泛着汗渍的沙发。“我知道大家好奇什么。尽管无法确切解释为何我们崛起。但在这里,女排姑娘有比进国家队更好的出路,那就是北大等全国一流大学。现在的北大女排6人中,我们占了3个。”——这个理由比她们的战绩,更让人侧目。

  四点,阳光透过两层楼高的窗户,为球场注入内蒙最后一缕温暖。“郝老师,我们来了。”银铃般的笑声,是女孩们对排球的呼唤。没有人指挥,姑娘们飞扬的短发已充盈排球馆。一道球网,隔开两个梯队。进门的十几个孩子,身高全在170厘米以上,那是初一新进的球员。对排球一无所知的她们,以最快乐的方式嬉戏。远处,两组球员已打开对攻。那就是平均身高达到186厘米,比中国女排站得更高的包头一中女排主力。“在国家队除了赵蕊蕊身高达到197厘米以外,场上高度远不如我们。那个15号,看见没?高二,身高195厘米,速度一流。上海、广东、天津、浙江都争着抢。我们的生源比国家队还好!”郝老师招呼着女孩们列队。自信的笑容挂在每个人脸上。

  清晨7:30-12:00,五节课学习。下午2:30-4:00,两课时的学习。晚上8:10-10:10夜自习。下午4:00-7:30全部交给排球。这就是包头一中女排姑娘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除了周六放假半天外,排球是她们唯一的执著。最普通的短发、最朴素的着装。在课堂她是最努力的学生,在球场她是最刻苦的球员。她们就是如此简单。所以,比专业队员多一份理性,比普通学生多一份从容。

  大家心中都有个方向

  在这支球队里,存在着很多看上去有点俗套的故事,但这故事又依旧感人,这似乎是每一部励志电影的必备元素。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这群拥有国家水平的家伙,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打球是快乐的,但进入职业队甚至国家队不是她们的理想,因为大家心中都有一杆标尺。

  主教练:把女儿当试验品

  一个从未离开包头的中年人,一位只打过中学生比赛的男排队员,一生都献给排球事业的体育老师。1980年来到包头一中,说自己一定要带出一支拿全国冠军的女排。然后,他毫不犹豫地把女儿当做试验品,并最终带着女儿成为世界冠军。如今女儿顺利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他却依然坚守在中学体育教练的岗位。他就是包头一中女排的主教练——郝振生。

  “郝老师”,郝振生习惯学生们这样叫他。“我不是教练,是老师。”他这样告诉球员。“你们应当先做人,再读书,随后才是排球。必需学会两条腿走路,否则就别想进队打球。”如今,包头一中女排不仅是包头教育的典范,更是内蒙体育的名片。作为一支女排传统球队,她们依然属于教委管辖。“因而,对球员来个,她们的发展是个人-家庭-团体-国家-社会。是生活给了她们前进的动力,而非我们的压力。”包头市教育局康局长这样形容学校与学生。“郝老师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更像是父亲。”

  正是这位父亲,把创业的第一步放在学校粗糙的室外蓝球场。一张球网,隔开两边,添上几道边线,训练开始了。那一年,他的女儿刚呱呱坠地。3年后,他的队伍成了全区第一。女儿也开始伊呀学语。10年后,郝振生自学成材,并以诚信打动当地一家鞋业公司。拉来3000元赞助,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学生排球俱乐部。同时,守在球场边为大姐姐们捡球的女儿,也长大成为队中的一员。 

  转眼,又是两年。1995年寒假,从福建漳州国家女排训练基地集训归来的队员们,路过南京,就与江苏体校队打一场友谊赛。刚巧,国家体委恰好为参加第13届世界青少年女排选拔队伍。那一天,包头一中一举击败实力不俗的江苏队。体委领导当场拍板,就让包头一中女排代表中国参赛!

  1997年的芬兰,包头一中的女排队员们不负重望,顺利拿下了C组冠军。赛后,所有人都哭了。但直到2002年夺取全国中学生冠军时,有一个女孩才终于哭出声,她甚至抱着郝老师哭到虚脱。因为,在那个时候,她可以在赛场喊她的“郝老师”,一声:爸爸!郝颖菲知道,她的父亲成功了。一年后,走进北大,她在离别的站台,再一次泣不成声。“爸爸,我们都成功了。谢谢你!”

  “我真得亏欠女儿太多,但我也是最自豪的父亲。我们家条件一直不好,女儿从小到大就没有穿过什么漂亮衣服。当时,我告诉她,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好好学习。小学两年级,我带着她第一次到北京。什么景点都没逛,只去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北大。回到包头,她什么都没说。直到有一天,同学们一直嘲笑她衣服破,小女孩终于屏不住,大声宣布:‘现在我才不跟你们比衣服,以后我一定比你们强,我会去北大!’至今,我还记得女儿小脸上挂着泪水,认真发誓的样子。”回首过往,郝振生不禁用微笑代替汹涌。

  可是,父女俩真正珍惜的并不是成功的喜悦。为了拿下第七届中运会桂冠。全队从1995年9月起,直到1998年5月,为了克服没有场馆训练的困难。每天下午三点坐公交汽车,赶1个小时去包头师范学校训练。训完再坐一小时回学校,继续学习。队员们饿了,就用白馒头夹着雪糕吃。每天唯一的营养补充,只有一袋牛奶。转身看着如今的队员,训练后,每人手捧一碗特别熬制的鸡汤。郝振生哽咽了:“要知道,1997年,学生们终于有了第一顿营养餐,1999年全队才正式解决吃饭问题。”

  秦燕:打球让她悟出精神

  应该说,包头一中的女排队员们不去打专业队,和一个人有很大关系,这个人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她在非体育领域的成功案例,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她是学校的第一批队员:秦燕。

  1980年,包头一中女排成立。身高156厘米的秦燕成为第一批队员。空旷的田径场,就是她的排球场。如今,身高170厘米的她是美国信安金融保险集团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对过往,再苦也是甘甜。因为,在那片黄土球场,她学会了“团队精神”。仅这一点,就足以受益终生。

  “我是1987年考大学的。当时学校女排仅是省是冠军,所以除了个别队员可以高考加20分,我们都只能凭实力。当时,我进了中央财经大学攻读国际金融专业,随后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可以说,当初打球,只是兴趣,只因为快乐。即使每一次捡球,都必需绕着400米的跑道追好久,我们也很开心。现在想来,当时可能是特殊环境下,造就的一种特别心态吧。”

  1981年,中国女排荣获五连冠,广播里每天都在宣传,电视里放的是小鹿纯子。红色的荣誉感,对于一名排球爱好者而言,就意味着光耀。“和如今的条件相比,当时的确很苦,甚至我们一无所有。1986年,我们从北京比赛归来,连300元路费都付不起。还是问组委会借的钱,才总算回到包头。大冬天,零下20多度。我们穿着棉袄棉裤,戴着帽子和手套,有时还冷得发抖。打球时,我们的手都张不开。但,不也过来了吗?大概是那时根本不懂什么是苦吧。”秦燕在电话那端,笑得爽朗。

  “信吗?我什么高档的饮料都喝过,却还是觉得老师调的桔子水最可口。往那里面,加一些盐,还能补充流失的汗水。那怪怪的味道,真是意犹未尽。而我们那支团结的集体,和比赛培养出的心理素质。或许是我能在保险行业站稳脚跟的最重要原因。”尽管从初一到高三毕业,秦燕每天的训练时间只有1个半小时,但就在这日积月累中,激荡的是那股永不服输的劲。

  刘娟:为北大放弃排球

  刘娟的事例可以很好地解释包头一中女排的本质,在这个学校里,并不是一切都在为世界冠军而“砸锅卖铁”无偿贡献的,在学生的天职——学习面前,世界冠军也是第二位的。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近日对国内比赛的反思,农运会有必要拉来亚洲冠军、全国冠军撑场面吗?

  人,有得必有失。平衡点,只是瞬间。对高二的刘娟而言,她每天都必须为50%的可能矛盾。50%打明年中运会的可能,50%进入北大的可能。在下蹲与起立间,她面对的是一堵贴满师姐照片的墙。每一张都讲述着一个“北大的传奇”。如今这是她的目标。

  刚进包头一中,身高170厘米的刘娟,现在已有着182厘米的个头。而且牢牢占据队中主攻的位置。而就是这个一位主力,却被无情地挡在本届世界青年锦标赛门外。理由只有一条:她不能拉课,应该为北大努力!

  “这算什么理由?我练了整整七年,却突然不让我打了!坐在教室,大家都以为我犯错了。都嘲笑我,这种滋味谁受得了?”刘娟第一次听到决定时,在包头街头,泪流满面,叫得声嘶力竭。于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学校,请求。可是,决定就是决定。“我也明白,这是为我好,出国就会拉下20多天的课,高二又是最关键的一年,想进北大就不能松懈。可是,对排球,我哪能说不练就不练呢?”

  在刘娟的强烈要求下,现在她每天随队训练两个小时。然后就回教室自习。“明年就是中运会了,即使可能再小,我也不放弃!”这是独属于内蒙女孩的坚持。

  一如当初,练习网球的她,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对排球改观。“这次奥运夺冠,我特意赶回家为中国女网加油。以前,总觉得中国网球没希望,所以改练排球。可是,为了考北大,我连排球也要放弃。有时,我真怀疑这值得吗?去年,我还因为和同学不睡午觉,偷溜出去逛街,被郝老师罚了100次翻滚。而今,只要能让我和队友一起训练、比赛,就是罚我200次,哪怕滚破皮肤,我也愿意。然而,我没有第三种选择。”低下头,刘娟说自己就是在家人面前,也不哭。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马拉松网友精彩集锦
石景山区招聘新队员
组建属于你们的团队
免费主页空间送给你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免费申请最酷球队主页
NIKE十月新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