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27日,来自中国、美国、捷克、新西兰、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内外15所大学的近50名大学生汇聚新疆克尔柯孜克孜勒苏自治州,由此拉开了2004慕士塔格峰国际大学生环保登山活动的序幕。作为全国第一批高山向导的我省著名户外人赵俊以助理教练的身份全程参与了这次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联合登山活动———
本报记者 朱珊
登山季节共有二十多支登山队参与了本次慕士塔格峰的攀登,而参与C1(5500米)以上攀登的教练和队员人数共43人,分三批共有37人登上7546米的顶峰,学生队登顶人数几乎占到登顶总人数的一半。这也是慕士塔格峰登山史上同一个登山队登顶人数最多的一次。
此次登山活动共邀请国内外大学生登山队员37人,企业家4人,科学家8人参加。而教练组共17人(有9名珠峰登顶者),其中包括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主教练罗申,主力教练次落、孙斌,以及8名西藏登山学校的教练、2位前北大山鹰社社长。我省高山向导赵俊是此次活动中被唯一邀请的民间登山教练。
生命如此脆弱
在7000米以上级别的雪山中,慕士塔格峰应该是技术难度最低的一座,但超长的攀登线路常常使攀登队员痛苦不堪。在6000米以上路线上,空气中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1/3,虽然平均坡度只有15度,但每天5到7小时的攀登常常可以将一些适应能力不强的队员折磨到崩溃。
第二次适应性行军中,由赵俊负责的一名队员在从C2往大本营下撤时出现严重的高山反应,连衣服和高山靴都无法自己穿戴,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赵俊他们用了9小时才撤回大本营,而这段路平时只需要2小时左右。后来那位队员对赵俊说:“当时在山上,我有几次都想跳进冰裂缝自杀!”
有些队伍由于经验不足总是麻烦不断。每天都有人来营地找大夫求助,要不就是肢节冻伤,要么就是由于上升太快造成的严重高山反应。最严重的事故是,一个与第三组同时出发的日本人死在了7100米以上,连尸体都无法找到。还有一支队伍的一名女队员下山后就截去了大拇指……
速度吓坏韩国人
走出去才知道山有多高。号称湖南“户外先锋”的赵俊见到了真正的高手后才知道,自己原来还差得远。下面一段话是他的原话,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高山运动的艰难。
“有一天,我随第二运输组从C1(5500米)往BC(4350大本营)下撤,路上遇见一支韩国登山队,其领队用不太流利的英语问我们:‘你们是建完C1又撤下来了的吧?’当得到我们肯定的回答后,他伸出大拇指说了一声:‘NICE!’又有人说:‘我们还有5名教练从大本营(4350米)出发,负重20公斤建好了C2营地(6250米),现在已经回到大本营喝茶了。’当时,那个韩国人听了简直差点晕了过去。
要知道,第一运输组的5名藏族教练仅仅用了8个小时就完成了建设C2并撤回大本营的任务,其中还包括建营和吃中饭的时间,创造了本登山季节慕峰最快的攀登速度。普通队员要完成这一任务一般需要分三天共约20小时……”
超豪华后勤保障
回来后的赵俊向记者大力述说这次登山节的“腐败”。在他看来,如此奢侈的登山活动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第一次运输中送往大本营的物资就多达8吨多,10顶大型军用帐篷和30顶高山帐篷以及一顶巨型会议帐篷足以为70人的登山队提供居住、饮食、会议、医疗服务,赞助商为营地修建的厕所就耗资2000美金。”赵俊说着说着眼睛开始放光。
此外,登山队还配备了最先进的高压氧仓,有6瓶氧气由于不能空运,由两名藏族教练耗时12小时从拉萨乘汽车运达喀什。基地营还装备了电台、卫星电话、发电机等先进设备,每天有一辆皮卡车在营地值班为登山队运输食品和病员。27天的登山活动,共消耗各类食品近4吨,其中牛羊肉就达到近600多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