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蒙古族老人的走马情结 绝技不可能失传了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19:21 新华网 | |||||||||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日电(赵海军) 一位六旬蒙古族牧民,骑着一匹20岁的老马,驰骋在走马赛场上,跟与他的孙子辈年龄相仿的人和马同场竞技。这样的一幕,在日前举行的鄂尔多斯市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传为美谈。
老人叫布音格希格,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的牧民。黝黑的肤色,布满深深皱纹的脸,站在记者面前,他与所有经过风吹日晒的蒙古族老牧民没什么两样,但他却是家乡——一个距成吉思汗陵西南300公里的嘎查(村)人心目中的巴特尔(蒙古语英雄之意)。这样的声名一直扩散到方园数十公里的四邻八村。 让老人成名的是他有着蒙古族古老而神奇的绝技——训练走马。“我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骑马,从15岁开始,在生产队放马、驯马,这一辈子没什么别的本事,就会驯马。”布音格希格说。 然而,学艺不在多而在精,正是他谦虚地称为唯一本事的训马,却让他成为英雄。在家乡的一次次那达慕大会上,他骑着自己训练出的马儿一次次夺冠,赢得了难以计数的奖状、金牌和牛羊。当然,也赢得了姑娘的芳心。“我的老伴儿就是看中我会骑马,才嫁给我的。”老人自豪地说。 对于蒙古族人来说,马是其生产,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益友。能在飞奔的骏马上赢取那达慕冠军,是蒙古族人最高的荣誉。更何况,布音格希格赢取的是蒙古族引以为荣的走马绝技的冠军。 “走马”是指马匹经过训练之后的一种独特的步法,让马走对侧步(即前后蹄一顺交错前进),也就是马的交叉肢,如左前肢和右后肢同时落地、同时腾空。跑马与走马的区别,类似于人跑步与竞走的区别。有秉赋,又经过训练,懂得用这种步伐行走的马匹,崎岖道路如履平地,特别经得起长途跋涉,即使是长期日夜兼程,也能保持一定的速度。 据说,当年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得胜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有了走马的技术,每名蒙古骑兵配备了三四匹战马,用走马的速度日夜行军,这个速度甚至可以一个月不变。当敌人听到蒙古兵要来,照他们自己马匹的速度说大概一周才会到,第二天已被蒙古马围住了。 如今的赛走马则是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和美观。参赛的马多用5岁以上的成年马,骑手也以成年人为主。比赛时,要求骑手有高超的骑术,能够驾驭好马,使其既 走得快、稳、美,又不能跑起来。 布音格希格说,数百匹马的马群里,好走马不过一、两匹,而且还得由经验丰富的骑手来训练,这要求人与马要有相当的默契,学会走马的技术,一匹马得经过三五年的磨练。 在这次比赛中,老人没有获得好成绩,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坐骑严重老化。“我这匹老黑马已经20岁了,相当于一个八九十岁的人,而走马出成绩是在它八岁左右的时候,那正是它的壮年期。” “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摩托、汽车这些冷冰冰的东西,爱骑马的越来越少,因为现在草场是以草定畜,养一匹马要占6只羊的指标,所以,很多年轻人只看中养羊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减少了养马的数量。”老人无奈地说。 为了马,老人还与4个子女发生过激烈的争执,他说:“他们说要把我的3匹马处理掉,我把他们臭骂了一顿,并且规定,任何人不得动这三匹马,不准役使,更不准卖掉,得好生喂养。” 如今,老人的牧场里有200只羊,20头奶牛,但是他更爱那三匹马。他把牧场的一切交给儿女打点,每天一大早就骑上耄耋老马绕自己的牧场走一遭。“一天不骑马,就感觉像缺点啥似的。”老人对记者说。 两年前,布音格希格加入了当地几户牧民自发组成的“鄂尔多斯阿拉格苏力德走马俱乐部”,出任教练。这个俱乐部旨在保护蒙古民族的马文化,让走马、奔马等绝技得以发扬光大,历代传承。像布音格希格这样骑着老马、身怀绝技的老教练竟有20多位。他们发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骑术,在成吉思汗陵表演马术,获得经济收益,再更新马匹,培育新人。当地政府对此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经过两年的努力,鄂托克前旗蒙古马的数量由641匹增至658匹,俱乐部的会员也由50多人增至200多人。 “很高兴,我能收包括我儿子在内的年轻徒弟,有的只有12岁。看来,我的走马绝技不可能失传了。” 布音格希格笑着说。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