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上海热忱待四方 西藏代表团:上海就像我家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18:03 新民晚报 | |||||||||
离归程的火车还有半天时间,大运会西藏代表团定向越野代表队的队员们都在房间里整理行装。 即将离开上海,队员们眼里都流露出浓浓的不舍。“在上海的这些天里,我们每天都被感动着。大家实在是太热情、太照顾我们了,让我都不舍得离开了。”队员格桑对记者说道。而西藏队员与上海的不解之缘,早在半年多前就已经深深结下。
说沪语的西藏教练 皮肤被晒得接近枣红的黝黑;笑起来声如洪钟,做起事来风风火火,高兴起来最喜欢大力地拍打学生肩膀;胸卡上清楚地标明:西藏队教练。眼前被簇拥在西藏队员中的丁洪祥,看上去根本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西藏人。可一张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却让人傻了眼。丁洪祥告诉记者,他是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却也是位特殊的“西藏老师”。 作为教育部指定参与教育援藏计划的五所高校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在今年2月派出2名教师奔赴西藏民族学院支教。41岁的丁洪祥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报名去西藏,丁洪祥自己也很矛盾。5岁的儿子知道爸爸要“出远门”后,天天寸步不离地“紧逼盯人”。家人和朋友也都劝他:“好好的,干嘛去受苦!” “只想为西部地区做点事吧。”支吾了半天,丁洪祥这样解释他的报名原因。而真正促使他到达以后决定长期留在那儿的,却是西藏学生的热情。“到那里的第一天,推开我的宿舍,只见门口贴着张纸条。上面用汉语写着‘欢迎老师来到新家’。而宿舍里则早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那一刻,我感动极了。” 和上海相比,西藏高校的条件要简陋得多。没有电化教学仪器,没有实验室,连体育跑道都是最普通的那种煤渣路。在西藏民族学院,丁洪祥除了每周要上10学时的课,课余还兼任学校田径队的教练。也是他,让西藏学生第一次知道了定向越野运动。从选人组队到购买比赛装备、准备相关理论资料,丁洪祥一手包办了所有事。还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牵线搭桥,将代表队提早一周拉来上海为大运会备战。 “第一次来上海参加比赛,只要有丁老师在旁边,心里就感觉特别踏实。有了他的鼓励,我们就有使不完的劲。”队员高楠对记者这么说道。 上海给我“家”的感觉 华东师范大学的逸夫楼是这次西藏定向越野代表队的驻地。为了照顾好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华师大大运会会务组绞尽脑汁。怕第一次出远门的运动员感到孤单,学校特地为他们准备了四室一厅的宾馆套房入住,既有自己独立的休息空间,也方便彼此间有照应。“第一次走进门,我把脚上的鞋脱下来,犹豫了半天都没敢踩上去,生怕弄脏了这里的地毯。”高楠笑着回忆道。 驻地的自助饭菜也根据队员口味每天都不断调整。“这里吃得挺好,就是没我们那里辣!吃了嘴里没味道。”队员曲珍反映后,当天晚餐就多了道辣子鸡丁。“后来每次吃饭都会特地为我们准备辣椒酱。”女孩对这几天餐厅的服务很是满意。 队员格桑有着“老胃病”,到上海的第二天,他又犯病了。知道情况后,会务组的工作人员立刻将他送往临近的指定医院,仔细检查和治疗。“运动员想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考虑到,为他们送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感觉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会务组鲍老师向记者表示。 “上海的高校对西藏支援很大,不仅物质的,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上的。这次来上海,我们一直都被深深感动着。上海人民真热情,实在太好了!”西藏代表队领队徐明激动地说道。 见习记者厉苒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