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中寻求静谧--香港围棋独特的发展之路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12:39 围棋报 | |||||||||
邱乐乐 中日韩三足鼎立,中国的台湾逐渐发展为世界围棋的第四极,这是目前世界棋坛的基本写照。由于历史原因,常被我们与台湾合称为“港台”的香港,在体育领域——包括围棋,也有自己的独立组织,他们的发展道路也就烙下了自己的特色。
香港是个快节奏的社会,林立的高楼大厦在繁华的表面后也隐藏着深深的压抑。在这里觅一块安静的棋盘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抛开俗务完全醉心于黑白空间的意境几乎是个奢望,所以香港围棋界虽然从来不乏热心人,围棋的推广也逐步深入,但他们一直以来却还没有突出的战绩。 香港围棋的相关记载1949之前就有了,但都很琐碎,不成体系。直到1982年香港的年轻棋友们成立了香港围棋协会,一些公开赛事才陆续推出,香港的围棋发展步上轨道。1984年,香港围棋社社长、香港国际象棋的王者简怀穗先生“客串”参加第六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获得第八名,为香港围棋带来盎然生机。1990年简先生还出人意料地夺取了国内三棋“王中王”的第一名,传为佳话。 香港本身地域狭小,很多港人都是从内地辗转而来的,这其中包括了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原广东省围棋队的曾炳辉1980年移居香港,大大提高了香港围棋的顶尖水平。他第二年就获得香港公开赛冠军,以后又多次代表香港出战世界业余锦标赛,取得过非常不错的名次。更让香港围棋界为之一振的是在内地棋界已经有相当实绩的陈嘉锐也来到香港发展,并取得代表香港征战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的资格。1985年第七届世界业余锦标赛上陈嘉锐勇夺亚军,第二年他更是力压日本的菊池康郎、中国的宋雪林和韩国的金哲中大魁天下,香港围棋界上下扬眉吐气,借此东风香港棋风大盛。可惜的是不久陈嘉锐就远赴日本,加盟关西棋院,成为驰骋日本棋坛的一员猛将,世界业余锦标赛中香港也就不再具有抢冠争亚的实力。 一个地区围棋水平的提高关键还是在少年的培养,香港棋界的少年棋手也在默默成长。1986年第三届世界青少年锦标赛,香港12岁的陈世彦获得第九名。第二年第四届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在香港举行,内地小棋手第一次参加这项赛事,使竞争空前激烈,香港的陈伟杰获得第八名。这次比赛名流云集,闭幕式上,中国、香港、中国台北和日本、美国等各地朋友联袂上演了“百人大联棋”,尽显香港围棋的“场面”。 此后香港围棋与内地“接轨”,屡有棋手来内地学习。简怀穗先生的女儿简莹小姐成为中国围棋协会的职业棋士,并屡次参加中国女子名人战等赛事,成绩逐年提高。简小姐还多次在世界职业女子大赛中出场,与各国女子强豪相互印证,成为香港围棋对外展示风采的一面旗帜。 随着韩国围棋崛起,世界围棋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围棋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香港围棋流于表面,深度不足的情况突出起来。毕竟在香港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枯坐一天只求觅得一步妙手的人太难得了。但善于吸取他人长处的香港人自有高招,他们巧妙运用起了“拿来主义”——聘请外援,为自己在国内棋界争得一席之地,也就是在围甲中打出一支香港的队伍来。为了这个目标,怪才杨士海来了(他已经是简莹的夫婿),韩国的“黑骑士”金承俊来了,还有世界亚军崔明勋,还有赵汉乘,还有——曹薰铉!但就是这样的豪华队伍,在中国围乙联赛上竟然屡受挫折,难以突围。直到今年,曹薰铉、赵汉乘、杨士海、林朝华组成的香港队才惊险地以第二名的身份晋级围甲,香港围棋在中国最高等级联赛的队伍中拥有了自己的旗号。从明年起,香港队将与上海、重庆等老牌劲旅同场角技,如果他们再创奇迹,那将是典型的“香港式”胜利。 香港棋界自身的完善提高也正在进行中,他们的本地棋手整体实力不断上升,各类赛事层出不穷,在一些由业余棋手参加的国际赛事中成绩斐然。 香港是这个世界的独特风景,香港围棋也用自己独特的步伐前行着。也许他们只是把围棋作为快节奏生活中的一种放松方式,也许,他们会突然爆发出自己的巨大能量。香港这个奇妙的地方,围棋这种奇妙的艺术,谁说得清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