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后的围棋冲动--围棋地理发现之旅长安站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10:36 《足球·劲体育》 | |||||||||
(记者:贾知若) 围棋地理.发现之旅 第一站:长安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西周到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 人物:唐太宗、王积薪、顾师言…… 传奇:棋待诏———职业棋手;博弈家———围棋俱乐部;镇神头———顾师言vs日本王子(下一站将于下周五推出) 这座城市看起来是如此的坚不可摧———它有一道举世闻名的古城墙,知名度竟不在铜车马和兵马俑之下,城墙的厚度超过了高度,无数历史文献和旅游指南都这样赞美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 这个时代却不需要城墙了,或者说城墙存在的唯一意义是让好事者们满足一下好奇的眼睛。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安人可以骄傲,但必须适可而止。在围棋这个领域,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西安除了翻阅关于“根”的传奇,他们本没有太多值得自豪的,10多年前,他们甚至连一名职业棋手都没有。 西安人对围棋却有着最深厚的感情,基于此,他们对高手的膜拜在很多年以前———用佳林俱乐部总经理郭险峰的话来说,几乎近于“盲目”。他举了一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末曾经有一位南京的业余6段棋手来西安献技,当时有很多家长送小孩来下指导棋,家长和孩子的眼光那段时间都有点独特,具体说来,仿佛是时下的西安球迷们在十强赛期间近距离审视了米卢…… 后来,职业棋手对西安人来说不再是一件稀罕事了,他们拥有董彦、孟昭玉和也许立即就要进入职业大门的罗德龙们。西安的围棋人也更加务实,还是郭险峰,在谈及职业围棋俱乐部的经营理念时,他说过———“如果进入围甲会影响我们的俱乐部经营,那么,到时候我们有可能想到会放弃晋级围甲的机会,然后退下来再发展……”你可以不赞同他的观点,但你必须承认,这个古城的围棋如今正在强烈的“脉动”,而且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血液流速。 但现在的西安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由业余棋迷自己聚在一起对弈的所在,西安的围棋没有这个习俗。要下围棋,去棋校、俱乐部或者自己家里吧。为此我稍有一点遗憾,而这也是我所采访的很多西安棋界人士共同的遗憾。远在烟台的李道宏6段甚至为那些下彩棋的业余高手们感到担心,“我自己是不下彩棋的,可能因为西安人骨子里面根本看不起下彩棋吧。现在据说西安的‘羊’越来越少了,我想‘狼’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吧?”彩棋是不值得提倡的,但同样不值提倡的是中国围棋界的另一种传统———下手没有向上手兑现指导费的习惯,对业余围棋来说,这对高手一方并不公平。 古城墙毕竟没有挡住很多东西,比如你到了西安,可以在滚石等迪厅找到其他城市里相同的感觉,拉下“小资”的面具,凌晨还可以前往钟鼓楼附近的夜市,光着膀子对付一盘炒龙虾……年轻的精力可以尽情折腾,但如果你是一名棋迷就有点惨,因为你不能在固定的所在找到下棋的“同志们”。西安的围棋活在博物馆里,活在职业俱乐部中,活在人们的意识里,但仅仅这些,还不能证明围棋已活在古城百姓的血脉里。 古城墙,也许还是挡住了一些本该有趣的东西。 (贾知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