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部孙旗男:国际象棋女队遭遇艰难时刻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16:29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正在俄罗斯举行的国际象棋女子世锦赛,中国棋手遭遇近年来此项赛事中最沉重的失败。本次大赛中国队共派出7人参战,其中5人在第一轮就被淘汰,打得最好的许昱华也无缘四强,这与曾获世界冠军“大满贯”的中国女队的辉煌历史形成强烈的对比。 中国女队新老交替
由于两位棋后谢军和诸宸的缺席,早在本次大赛之前总教练叶江川就没有把目标定位在夺冠,而仅仅是“获得奖牌”。谢军已接任北京棋院院长之职,工作重点已不在自己如何练棋上;28岁的诸宸已有过国际象棋几乎所有的辉煌,眼下的首要任务是生育后代。中国队此次参赛的7位选手中,除许昱华、王频两位“元老”级人物外,其余均为20岁上下的新秀,最小的谭忠怡只有14岁。 棋手的成长往往需要一个从技术到境界、从基本素质到最佳心理状态的漫长的锤炼过程。特别在淘汰赛中,对心理承受力的考验达到最大值,可谓“一着不慎,打道回府”。其中在快棋阶段的许多着法,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可以讲是参赛棋手技术、境界、心理、体力、临场状态等因素的综合性瞬间喷发。谭忠怡对大科辛采娃、赵雪对佩兹、黄茜对小科辛采娃均在快棋加赛中失利,尽管每局棋都有其惋惜之处,但说到底还是整体实力的问题。 淘汰赛制的针对性训练需要加强 淘汰赛与循环赛不同,正如科斯婕纽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言“循环赛输一局不要紧,后面还可以捞回来,而淘汰赛是几乎不能输棋的”。 中国队此次大赛仓促上阵,队员又多是年轻棋手,对淘汰赛制的特殊性自然把握不到位,所以中国棋手在平时训练时应多加注意这方面的内容,多参加或组织有针对性的配套的淘汰赛制比赛。另外正如叶江川赛前所担心的,年轻棋手在理论和对大局的把握上亟待加强,不能过多依赖计算和个人经验的狭隘积累,需要全方位地提高棋艺素养和思想水平。 建立新的人才体系人才机制 任何项目要想长盛不衰,不能靠哪一两个人,而是建立在体系和机制的基础之上。除非出现天才,象印度科内鲁,而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 中国女队的辉煌成绩其中的一个主要支柱是男帮女的所谓“举国体制”。这种体制在十几年前的老山集训时期得到充分体现,之后结出丰硕的成果,中国女队前所未有登上奥林匹斯山的顶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象棋项目进一步市场化的进程,原有的体制正日益遭到削弱。管理机构和国际象棋运动的决策者必须找到新的方式,推出适合本项目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新举措,而计划明年进行的职业联赛就是其中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们祝愿中国女棋手能够早日完成新老交替的过程,承继昔日棋后的接力棒,在新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使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才链条能够牢固地建立起来。 (孙旗男/陈德国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