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应氏集团掌门人:中国棋手不拿冠军 我们爱莫能助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25日01:52 华西都市报

  ·连续四届了,中国棋手拿不了冠军,对此应氏围棋基金会爱莫能助;

  ·我想这一届中国棋手至少能保持一个亚军;

  ·世界围棋赛需要统一规则,我们正在筹备一个研讨会;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同方电脑掀动四月风暴
新浪通行证 快乐e特权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应明皓:一冠难求,我们爱莫能助

  应氏集团掌门人应明皓并不怎么爱下棋,不过他爱看棋,在应氏大厦18楼的一个小房间里,他和年过九十的棋坛泰斗吴清源以及老一代棋手林海峰等人成天都通过直播屏观看比赛。当记者昨天下午前去寻他时,中国台北籍棋手王铭琬刚刚脆败,应明皓将手一摊,苦笑着说:“韩国年轻棋手就是厉害,这不,宋泰坤又赢了!”在此后近一小时的访谈中,应先生反复阐明一个观点:希望中国棋手夺冠,是应氏杯创办以来应氏长久的意愿,但这么多年来中国棋手在世界棋坛一冠难求,他们也爱莫能助……

  《华西都市报》:这次应氏杯的八强对阵形势和其他大赛不太一样,没有遵循本国棋手不互相碰面的原则……

  应明皓:这个安排是在16强战之前就安排好的,形成如今这种局面,也是一种巧合。不过就算依照本国棋手不碰面的原则,中国的棋手们还是将有一人和王铭琬碰面……(在他眼中,在日本棋坛已闯荡多年的王铭琬也算中国棋手。至于这样对阵对中国团有无好处,应明皓含蓄地表示——韩国的新手们都很厉害……)

  《华西都市报》:您自己更看好哪一位中国棋手?

  应明皓:彭荃和孔杰这些年轻人都很厉害,当然常昊实力也强,对我来说,只要他们能赢棋就行,能夺冠更好,管他哪一个呢?我知道韩国的年轻棋手们现在都厉害得很,比如今天崔哲瀚对李昌镐,不要以为李昌镐打不出来是件好事,崔哲瀚也厉害着哪!(当时比赛尚未结束,而应先生的猜想后来成为了现实。)

  《华西都市报》:应氏杯是如今世界上奖金最高的世界职业围棋赛,每一届花费都达到160万美元之巨,这么多年来,请问应氏集团是否感到过有点不堪重负?

  应明皓:花费的资金和精力的确都很大,不过我先父(应昌期)临终前叮嘱过我们:一定要把应氏杯办下去,这里我也说一句:只要我应明皓还在世上,应氏杯就会继续!

  《华西都市报》:您对中国棋手近年老是拿不了世界冠军有何看法?

  应明皓:这个不太好说,你应该问中国棋院的领导层。不过围棋的确太难了,下得好容易,要登峰造极谈何容易?天才加上苦功,才能成世界冠军,至于中国的围棋发展是否存在制度上的问题,我是局外人,看不清。作为应氏集团,只能说为围棋的热潮奠基,先父就曾经说过,他的名字谐音就是“倡棋”,天生就是要推广围棋的。我在宁波见到过一个小娃,姓王,15岁,我已经把他推荐给中国国家队,不过现在他还没下出来,这里我就不公布他的名字了。

  《华西都市报》:请您谈一下应氏棋规。

  应明皓:事实上这届比赛开幕式那天我就说过了:如果围棋明天就能进奥运会,人家要你把世界统一的规则拿出来,怎么办?没有啊,很丢人是不是?我个人认为应氏棋规是目前最好的围棋竞赛规则,既不破坏棋形,也方便电脑统计,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世界大赛都是延用中国明代时的围棋规则,比如日本规则,早在中国唐代就被数子法淘汰了,但不少人还觉得那规则是块宝……我们已经在筹备统一世界围棋规则的正式研讨会,会由中日韩三国以及欧洲、美洲代表参加,一次或许解决不了问题,那我们就准备第二次研讨会,昨天已经有韩国方面的人告诉我:你们办第一届研讨会,我们就办第二届,从这个趋势看,第三届很可能在日本进行。统一规则,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

  《华西都市报》:请问应氏杯最近是否会有大的改革动作?

  应明皓:我们正在考虑,下一届只保留四名种子选手,现在保留八个,好象太多了,当然这还没有成为定论,还要研讨一下,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们的想法是,让围棋的新陈代谢来得更自然一些,种子选手名额的减少是第一步。

  本报上海今晨电记者贾知若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NIKE主题运动月
送你无限好礼!
NIKE全国高中
篮球联赛决赛阶段!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免费申请最酷球队主页
AIR ZOOM HUARACHE 2K4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