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平张凯馨轮番出击--世界大赛中的台湾女棋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15日14:55 围棋报 | |||||||||
邱乐乐 第四章 女流篇 很多年前吴清源大师就有名言传世:教会一个女子下围棋等于教会了三个人。女子围棋普及对于围棋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你身边的女子都喜欢下围棋,那将是一个多
可是事实上的情况远非如此,整个世界范围内女子围棋的发展远远逊色于男子,女子围棋的国际棋战数量既少范围也窄,而且非常不稳定,经常是办了一两届就无声无息了。在各国国内,中国女子围棋已经完全丧失了起初的霸气,危机已经到了眼前;日本的女流棋手基本是男子棋界的点缀,观赏性更胜于竞技性;只有韩国出了朴智恩、赵惠莲这样不让须眉的女流强豪,她们在残酷的竞争中苦苦拼争。职业围棋的开展本就不甚理想的台湾在女子围棋上更是乏善可陈,多年以来只有微微的几丝波澜荡漾。 要说女子围棋的世界大赛创办也有十年历史了,1993年底中国首次推出翠宝杯世界女子围棋赛,当时引来一片叫好声。参赛选手共16人,那时韩国女子围棋尚未崛起,主要还是中日之争。中国希望能多一些国家与地区协会的选手参加,以增加比赛的影响力,可是女子围棋的弱势令各协会确实无人可出,不要说欧美,台湾也没有派人出场,倒是新加坡的陈沁瑜上去跑了趟龙套,也作为第一次女子世界大赛的参与者写进了棋史。 翠宝杯只办了一届就夭折了,还好,第二年韩国推出了宝海杯世界女子职业围棋赛。显然韩国人那时已经意识到了发展女子围棋的重要性,他们不怕买了炮仗被别人放,毅然出资让那些韩国小丫们与中国的顶尖女子高手在世界赛场上过招较量,以求突破。宝海杯一开始就邀请了欧美棋手参与,香港的简莹也从这里涉足国际舞台并在以后的赛事中频频亮相。可惜的是台湾女棋手的身影一直没有出现在宝海杯上,总共5届比赛眼睁睁看着韩国女流们由开始的不堪一击渐渐成长为可以与中国的老大姐们一争高低。 2000年宝海杯结束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兴仓杯,台湾的张正平初段第一次出现在赛场上,她是王立诚的外甥女,当时不满20岁,颇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张正平是在韩国参加入段考试成为职业棋手的,她也是当时台湾唯一的女子职业棋士。张正平第一轮击败了代表欧洲参赛的郭鹃五段成为台湾女子围棋的一大亮点。这届比赛最后是芮乃伟(她此时已经代表韩国出战)2比1取胜赵惠莲保持了自己“女流第一人”的身份,但韩国少女的崛起势头已经一览无遗。 次年兴仓杯台湾棋手再次姿消(这一回是另一个韩国小丫头朴智恩在决赛里对芮乃伟发起冲击),在中国举办的另一项赛事东方航空杯中,张正平一出场即遭遇张璇被淘汰。 2001年8月中国贵阳举办的山水黔城杯国际女子赛张正平再负于梅玲,实力显然还无法与一流女棋士抗衡。 2002年底韩国主办的女子世界大赛再次更名为正官庄杯,这次他们没有邀请三国以外的棋手参加,大概是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可以争夺桂冠了。台湾棋手成为看客,但在同年早一些进行的由中国举办的豪爵杯世界女子围棋锦标赛上张正平连胜美国的詹尼丝金和中国的黎春华打进四强,取得了迄今为止台湾女棋手在世界棋战中的最好成绩。 2002年另一位年轻女孩张凯馨通过台湾职业棋手考试成为首位晋升台湾棋院职业段位的女流棋士,2003她代表台湾出战第二届正官庄杯,并在第一轮执白击败了韩国的金秀真初段,八强战不敌最后的冠军获得者朴智恩而出局。 与男子相比,台湾女子围棋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或许更大,但提高女子围棋水平,做好女子围棋的普及工作不光是台湾棋界面临的问题,整个世界棋坛都有这样的困惑。韩国女子已经在不断的摔打中逐渐与男子开始了全面的抗衡,台湾女子围棋是不是也该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