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坛新势力瓜分新格局:三国英豪逐鹿刷新天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04日11:49 《网球》 | |||
新格局:网坛三国刷新天下(Part 3 of the New World) 文/孙锦、张纵 去年夏末,当两位天王会师美网决赛,今年年初,当阿加西在的澳网再度称雄,人们不禁喟叹:男子网坛依然是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但很多人都没想到,澳网后经历短暂的中原逐鹿,罗迪克、费雷罗、费德勒三个不同气质的王者就脱颖而出,他们在同一年完成了加冕礼,于是,纷争日趋白热化的网坛——三国格局骤然初现,三人组成的铁流淘尽各路英雄,三度染红夕阳。2003年,世界网坛历史上被深深烙上了改朝换代的印记。 美国大兵罗迪克 他是2003年“兄弟连”里最不可思议的空降兵,上半年匍匐前进,下半年全面出击。 当安迪-罗迪克还是内布拉斯加州的懵懂少年时,就经常守着电视,模仿前辈高人在网球场上的绝技;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撒欢扯皮,他却在车库里对着墙壁大力击球。那个时候,他后来的女朋友曼迪-摩尔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国歌女孩”。 2000年,18岁的罗迪克成为澳网和美网青少年组双料冠军,一年后又直落两盘击败五星级上将桑普拉斯,美国网坛激起惊呼一片!之后成长的烦恼一直伴随着罗迪克,二年内罗迪克虽征战四方,但一次次的功亏一篑却让美国人恨铁不成钢。 2003年的夏末,喜欢《哈利-波特》的罗迪克终于学到了魔法,从大兵变为将军,在女王杯上击败了阿加西后,一路捷报频传连砍两个大师赛,直到在美网赛场拨云见日冲上九天。至今人们都说不清到底在罗迪克身上发生了什么?也说不清他和军师吉尔伯特到底是谁成全了谁? 也许好事者仍在挑剔罗迪克的种种技术弱点,但罗迪克就是罗迪克,他有时速高达240公里的发球就足够了,一招制胜,需要调整的只是他的心态,需要加强的是他必胜的信念,苛求完美是老年人的把戏,他的反手够不够好,网前技术是否够精良,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在战场上,两军交战勇者胜,生猛者可踏平天下。 也许很多人在年初时都没有想到,2003年的年终第一的宝座会被罗迪克提前享受。对比罗迪克前半年的稀松平常,后半年他的迅速突进让你惊讶,就像喜欢恶作剧的孩子突然出现在世界面前,做出鬼脸让人心动过速。虽然我们对2003年这样的结局还来不及有所反应,但是谁都能感觉得到,挡不住的青春已经在燃烧。 西班牙骑士费雷罗 他的每一次移动都暗藏杀机。江湖人称“蚊子”。 如今他金戈铁马浪翻红尘,踏着对手的汗水,在罗兰-加洛斯平步青云,人们终于尊呼其名:胡安-卡洛斯。这也是西班牙国王的名字。 三年前的12月10日,胡安-卡洛斯-费雷罗被扑上来的教练和队友疯狂地压在身下。那是一场决赛,在近两万名观众面前,刚刚崭露头角就担当重任的费雷罗,接连击败拉夫特和休伊特,为西班牙历史性的首夺戴维斯杯立下汗马功劳。从那一天起,世界记住了这位重量级的西班牙新秀,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披上盔甲,踏上了职业生涯的漫漫征途。 2002年的上海滩,费雷罗降伏了阿加西和诺瓦克,又击败了三连胜的莫亚,面对如日中天的休伊特绝地反击……在那一个星期中,很多中国人喜欢上了网球,更多的人则爱上了忧郁的费雷罗。决赛失利后,在角落里沉默的费雷罗俘获了无数芳心。 人生所需的忍耐往往超乎我们的预料。有很多次,费雷罗离法网的皇冠是如此接近,却只能看着对手炫耀胜利,西班牙媒体也一直冷落他,因为他们有皇马的金童劳尔和雷诺的英雄阿隆索。但费雷罗从来没有失去在红土场上的梦想。费雷罗虽身体瘦弱,但意志坚强,只有在每次击球的刹那,你在他的目光里是看不到忧郁的,那里只有杀气。他是新一代的堂吉诃德,手执长矛、挑战权威,每一击都灌注了他的全部心力,在暴力横行的时代里,费雷罗是易损的。 2003年国王终于加冕,费雷罗在举起圣杯的那一刻,西班牙骑士完成了自己的典礼。成为红土之王的费雷罗依然是恋旧的年轻人,他喜欢穿旧衣裳,独自走过岁月的广场,“金钱不会改变我,旅途奔波不会改变我,胜利不会改变我,我还是十年前的我。”球场内外的费雷罗总是让人心疼。 我们无法确知2003年费雷罗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休斯敦的失败却让很多人惋惜,他离顶峰是那么近。年终第一已从指间滑落,而戴维斯杯的决赛即将开始,从休斯敦到澳洲,费雷罗将渡过伤心的太平洋,飞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太平洋。 瑞士游侠费德勒 谓之侠,便来无影去无踪,任秋风凋零落叶,冬雪席卷苍莽。 罗格-费德勒是个平民化的游侠,浓眉、大眼、硕鼻,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令对手胆寒。一个令对手胆寒的游侠,也许会拥有一把绝双妙剑,却不会轻易出鞘,如果身剑融于一体,花枝亦可伤人。 他拥有飙车一般的发球,却从不将胜利依偎于速度,网前从容不迫的截击,如同散落的花瓣,纷纷扬扬,令对手都迷醉于其中。他是网球场上最优雅的使者,总是漫不经心,却苛求每一个动作的舒展自如,如同他不轻易释放的长发和永远洁白的发带,严谨却透露张扬。 年少时,费德勒就不停地给人以希望,却总让人们在他领先的局势下扼腕。16岁获得温网青少年组冠军,19岁击败桑普拉斯,却在温网三次首轮被淘汰。等待的滋味并不好受,当人们都将指责与批评的利刃指向他时,他却在最传统、最绅士的英国昭示天下。一柄长剑重新激荡起人们的心襟,他用七场比赛仅输一盘的战绩告诉人们,何谓之侠! 剑的长度有限,但剑的尽头却是天涯。当罗迪克在温网遭遇费德勒,当红小生的锐气丝毫没有撼动他舞剑时的悠然自得、我形我素,用剑气将美国男孩环绕得密不透风。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美国快剑最终折断,这个后来的世界第一甚至未在费德勒身上擦出半丝剑痕,那一战,叫做完胜。 费德勒赢得温网,不仅为瑞士人燃亮了被辛吉斯吹灭许久的大满贯蜡烛,更唤起了温布顿的记忆:发球上网于温网几尽死灰,如今终于复燃。那一日,费德勒的哭声憨厚,一张平凡无奇的面孔下流露出侠骨柔情。 后来,费德勒赴约至最后的沙场休斯敦。雁过寒潭不留影,诸路高手相继在他叹为观止的剑法中倒下,那一刻,游侠超然而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