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排球情结” 老女排们在离开球场的日子里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28日18:23 新民周刊 | |
老女排:与排球若即若离 即使再不关心体育的人也都会记得这些名字。 22年前的11月16日,她们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夺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大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了6年五连冠的史诗般的伟业。“团结奋斗,顽 2003年11月18日,当年通过电视被全国人民奉为偶像的姑娘们再次集体亮相央视荧屏,她们从天南地北走来,欢聚一堂祝贺中国新一代女排队员17年后再圆冠军梦。姑娘们老了,笑声一如当年,可是岁月的印记慢慢爬上了额头和眼角。 她们是英雄,她们也是普通人,每天和我们一样生活。生活,才是她们离开球场后最活生生的内容。 离开排球的生活 曹慧英是“文革”后中国女排的第一任队长,老女排中的大姐,球场上“要球不要命”,被人戏称为“拼命三郎”。 1983年,两夺世界冠军的曹慧英退役进入北京体育学院深造。1985年学成毕业后,这位铁姑娘却没有选择和很多队友一样,留在带给自己辉煌和荣誉的排球界或当教练或当领队,而是来到了国家体委刚成立一年的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担任副总经理。 告别了熟悉的球场,面对陌生的生意场,曹慧英傻了眼。来自河南乡村的曹慧英16岁开始打球,在球场上度过了14个春秋。这么多年来只要管好自己的训练,其他一切事情都是教练、领导和国家在操心,平时也是一大群姐妹一起集体生活。现在忽然之间自己要独立负责几个部门,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曹慧英坦言,公司里的文件常常是总经理和其他副总全部签了字后,自己在文件上画个圈,表示自己知道了。这样“浮着”的生活足足过了有4个多月。 直到有一天,曹慧英听到公司同事们的“闲言碎语”,“她不就是靠着当上了国家体委副主任的教练(指袁伟民)嘛?”“就是,一来就当总经理,什么都不会”…… 曹慧英并没有生气,因为他们说的没有错。好强的曹慧英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过日子了,当年的铁姑娘郑重地立下誓言:“给我两年时间,不,最多一年半,我一定让你们刮目相看!” 曹慧英告诉自己负责的部门的同事,以后无论有什么案子,都要让自己全程参与。曹慧英就从最简单的打电话开始,从和客户的接触沟通开始,向同事们一点一滴地学起。几个月后曹慧英成功完成了自己主持的第一个案子——老爷车项目。一年后,曹慧英完全掌握了公司所有的运作流程,独当一面。曹慧英在公司一共呆了8年,这8年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最红火的日子。 曹慧英说自己是个特别喜欢接触新事物的人,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和一般组团到各地旅游的旅行社不同,它经常开发登山、攀岩动力伞、独轮车、滑雪旅游、江河漂流、热气球飘飞、沙漠探险、滑水潜水、蹦极、武术等活动,而这些活动恰恰都是曹慧英特别喜欢的。 喜欢新事物的曹慧英常有惊人之举。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一片“下海”经商浪潮中,已在商场滚打多年的曹慧英毅然决定脱下军装、辞去公职,和家人一起自办公司。一直被自己视为尊长的袁伟民劝她,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这么折腾干什么啊?人事部门领导也苦口婆心:“你为祖国母亲获得了这么多荣誉,你身上还落下这么多伤,以后应该祖国母亲来照顾你了,你却要离开……”。曹慧英却说:“以后如果真要国家拿出20万来看病,祖国母亲会噘嘴,我自己也会过意不去。”当时曹慧英已是大校级军衔和司局级干部。 如今,曹慧英自家的公司在北京已经小有名气,开发了好几个居民小区,而且还拥有了一座气势非凡的“龙德行大厦”。一直钟情体育旅游的曹慧英现在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体育文化发展公司。新老女排相聚,面对央视主持人赵忠祥的话筒,曹慧英戏称自己“无论是球场上还是在社会上,都是完全自由人”。 离开排球的老女排队员不止曹慧英一个。当年的主攻手、人称“中国山口百惠”的杨希退役后获得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奖学金攻读心理学研究生,后来投身房地产,如今已是老女排的“首席富姐”。据媒体报道,目前杨希在香港的产业已经发展得很大,在香港的繁华地区拥有自己的写字楼。这次女排夺冠后,杨希还专门在北京自己名下的一家豪华餐厅宴请了新老女排队员。老女排中唯一的“五连冠”队员梁艳退役后先在中国人大新闻系学习,毕业后在《新体育》杂志做了4年的编辑,现在开办了一家体育广告公司。被誉为“天安门城墙”的周晓兰也于1995年辞去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球类司副司长兼排球处处长的职位,随夫婿男排名宿侯晓非赴美国定居,居家相夫教女,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全家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和排球相伴的生活 运动员退役后当教练,这是中国体育界多年的传统,老女排中很多姑娘也走上了这样的路。 “铁榔头”郎平1995年2月入主低谷中的国家队,率队陆续获得亚锦赛冠军、世界杯第三、奥运会和世锦赛亚军。4年时间率领中国女排走出1994年世锦赛仅获第八的低谷,重新迈进世界强队行列。而早在1986年,郎平就曾和张蓉芳共同执教当时的女排夺得当年的世锦赛冠军,完成了五连冠的壮举。1999年郎平因病辞职离开国家队,现在在意大利女排联赛摩德纳队执教。 老女排队伍中还有一位上海姑娘——周鹿敏,退役后一直当教练。她在执教上海女排的12年里培养了王怡、诸韵颖、李轶之、刘振家、沈弘等一批日后奠定上海女排五夺全国冠军的中坚力量。 诸韵颖,90年代末期公认的国内最强的二传手,跟着周鹿敏训练了10年。12岁的诸韵颖在参加夏令营活动时被一个排球教练看中,但是诸韵颖身材比较矮小,打二传身材容易吃亏。那位教练自己也拿捏不准,就把她带到了周鹿敏面前,想听听周鹿敏的意见。周鹿敏决定让诸韵颖试试看,就这样诸韵颖跟着周鹿敏摸爬滚打,10年后成为了国内最强的二传。 周鹿敏说自己喜欢做教练,但是当教练就意味着奉献,抛开家庭,身心都投入到球队投入在队员身上。周鹿敏把年幼的女儿交给老母亲抚养,自己则经常带着球队四处比赛,冬季还要带球队到南方基地冬训,一去就是3个多月。有28年没有在家过年了,春节对周鹿敏来说已经没有了概念。女儿那时患有严重的哮喘,一旦病发就需要去医院抢救,打强心针,接氧气,很多时候甚至需要妈妈签字做手术。周鹿敏曾经在重庆机场等了8个小时才等到一张回上海的飞机票,晚上10点多赶到医院给女儿的手术签字。 虽然目前上海女排队伍青黄不接,战绩不尽如人意,但人们还是难忘周鹿敏执教期间球队的辉煌,当时上海女排长期稳坐国内前三把交椅。冠军是周鹿敏心中永远的痛,执教上海女排12年,球队一直保持在夺冠队伍中,却总离冠军一步之遥。1998年周鹿敏因为身体原因从教练位置退了下来,当年上海女排却一举获得国内联赛的冠军,随后连续5次获得联赛和全运会冠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五连冠。“看来是我运气不好,呵呵。”虽然在职时没有实现教练生涯的辉煌,看到自己亲手培养的弟子登上领奖台,也算是对周鹿敏的一大安慰。 1998年周鹿敏也离开了一直相伴的排球事业,目前在上海体委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从事行政工作。而“怪球手”张蓉芳至今仍与钟爱的排球相伴,从1986年联合郎平执教女排夺得第5个世界冠军,到目前担任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分管国内联赛,当年的队长“毛毛”今天成为了排球运动的管理者,看着蕊蕊、杨昊、刘亚男们举起阔别已久的冠军奖杯,“毛毛”心中的滋味绝不一般。 伤病相伴的生活 运动员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伤。伤病影响退役后的生活不是希罕事。 如今已是解放军总政文体局局长的陈招娣对排球场依依不舍。身居“高位”,但是“陈大校”却说自己很想做教练,自己的“排球情结”太深太重,仿佛一切都给了排球。退役后招娣担任过八一女排和国家青年女排教练,如果不是持续伤病困扰,说不定“陈大校”真有机会带领中国女排走上国际赛场。 早在做运动员时期就曾五次被人抬下场,1981年女排夺冠后招娣是被队友背回国内的。招娣还有个“独臂将军”的雅号。1978年参加国内联赛时,招娣左臂桡骨第一次受伤。第二年9月在与日本球队比赛,招娣拦网时,恰被对方队员大力扣中上次受伤部位,造成桡骨断裂。两个多月后的第四届全运会,招娣用绷带吊住左小臂,带伤上阵单手比赛,记者们戏称“独臂将军”。 1983年退役进入北京体育学院读书,毕业后担任八一女排和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但是这期间她却又患上了“直肠类癌”。队友们都纷纷叹息,招娣的命真是苦啊!可是她反而安慰队友,自己的生活真是蛮不错了。人活着要有信心,有信念,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开朗乐观的她后来历经两次手术力克病魔。 在部队工作了一段时间,招娣的心仍在国家女排身上。1989年中国女排重新组建,国家体委借调她去当领队。同时海南省政府有意调她去担任文体厅厅长,调令都摆在了她的面前,当时她的丈夫郭小明也在海南发展,再说海南温和的海洋性气候肯定对她的身体更合适。可是招娣毅然再次走向了球场,因为中国女排1988年奥运会的失利深深刺痛了她。 招娣和整个队伍都憋着一股劲要把冠军夺回来。最终,因为队伍经验不足、准备不够充分而未能遂愿。 后来排协曾经有意推荐她做主教练。再后来,她回到了八一队,但是伤病尤其是严重的腰伤让她离开了教练岗位。腰伤经常让她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就在新老女排相聚之后记者前去采访她时,她腰伤复发躺在家里好几天了。天气一冷或者“骨头位置不好”,腰伤就容易发作,不过这还是今年的第一次发作,陈大校为此显得很开心,往年这个时候发病早已不止一次了。 女承母业的约定 当年五连冠的姑娘们相约将来要生女孩,组织一支小女排继承自己的事业。数年过去了,她们的预言竟然成为了现实:孙晋芳、曹慧英、陈亚琼、张洁云、周晓兰、朱玲、梁艳、陈招娣、周鹿敏和郎平先后生了10位千金,完全能够组织一支小女排。 不过女孩们长大后却各有各的精彩。曹慧英的女儿喜欢画画不喜欢运动,周鹿敏的女儿在学校玩的是垒球。只有陈招娣的女儿郭晨打排球,不过她打的是沙滩排球。目前她在八一队已经开始正式参加全国比赛了。 女儿没有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是母亲们纷纷在女儿的名字中刻下了自己的青春:周鹿敏给女儿取名“樱”字,因为在日本这个樱花之国留有她终身难忘的夺冠记忆;陈亚琼女儿晓珊,“珊”“三”谐音,纪念女排当时“三连冠”之意;曹慧英女儿叫“笑子”,也记载着母亲当年在日本的终生难忘的辉煌。(撰稿/王倩实习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