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燮林谈国乒后备力量:年轻选手要“打好文化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23日03:55 中国青年报 | |
马向菲朱峰 尽管中国乒乓球运动目前后备力量充足,梯队建设完备,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前国家乒乓球队副总教练、乒坛宿将张燮林22日在此间考察了城运会乒乓球赛,并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他指出,中国年轻选手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所作为,还应该注意“打好文化球”。 后备大军阵容完整 当谈起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人才储备时,张燮林很有信心地说:“可以说,中国的后备力量是充足的。按照年龄段划分的梯队建设完备,到北京奥运会时,这些小孩完全可以接上班。” 张燮林说,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相当普及,加上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在后备力量培养上做了许多工作,使得乒乓球运动的后备人才与其他运动相比要充裕许多。 他举例说,城运会是青少年的比赛,要求乒乓球运动员年龄在20岁以下。而中国还有专门为小学生设立的“苗苗杯”、“娃娃杯”赛以及全国中学生赛,让全国的小乒乓球手经常有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除了这些为普通学校学生举办的比赛外,体校学生之间的比赛和交流就更频繁了。 “通过举办这些比赛,我们在各个年龄段上都能选拔出一些突出的小选手输送到国家队,因此并不担心后备力量的问题。”他说。 谈到本届城运会,这位老教练说:“通过我的观察,参赛的女选手在打球时反手位都有所加强,力量大、速度快,接球的合理性也提高了。而在男队方面,这些男孩子比以前更有敢斗精神和顽强意志,这些都是可喜的进步。” 提倡“打好文化球” “我最反对的就是‘保姆式’的教育。”张燮林说。他所说的“保姆式”教育就是教练不但当老师,还要当保姆,从早上叫队员起床到替他们总结训练中的问题全要一手包揽。 “我们现在提倡的是‘打文化球’,就是需要球员有丰富的思想,有自主精神,能独立思考,这才是发展趋势。”他说:“我们希望球员不仅打好球,而且有相当的文化水平。球员具有思想丰富的头脑,将会帮助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张燮林表示,他早就在思考如何让运动员在坚持训练的同时,接受比较系统的文化教育的问题了。早在七八年前,根据他的建议,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就在全国各地挑选小运动员,进行半天上课、半天训练的新的训练模式。这些小学员先进上海梅龙小学,然后直接升入全国重点中学上海中学,接着便由华东理工大学接收。 “如果有些运动员非常出色,进入了国家队,那么他们的学籍将被保留;如果运动员不想再继续打球了,那么他们最低也可以拿到本科学历。”张燮林说。这种训练模式的成功范例是曾获得韩国公开赛冠军的帖娅娜,这名女选手不但在运动上有所成就,还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为香港队效力。 “运动员受到高等教育后,自身的素养和对这项运动的理解都会跃上一个台阶,其中的好处不言自明。”张燮林说。 (据新华社长沙10月2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