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牌花旗参杯北京精英业余网球赛10.18日隆重开拍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18日12:47 新浪体育 | |
北京市网球协会副主席渠时永等领导参加开幕式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参赛的外籍选手大力发球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新浪体育讯 2003鹰牌花旗参杯业余精英网球赛于10月18日在京首燃战火,北京的网球爱好者又将因网球迎来一个律动而浓情的秋天。由于此次比赛受到北京市网协和众多媒体的高度重视,自9月10日起,仅仅历时一个月的报名就网聚了数百名选手的热情参与,近至北京,远到天津、上海、香港;小至十几岁的孩子,大到年过六旬的老人,乃至驻京的外籍人士也对此次比赛产生了相当的兴趣。国际知名品牌鹰牌花旗参对本次大赛的倾力支持以及"有精神,你比谁都强"的品牌精神,无疑为此次比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与生机。 美网的大满贯令人热血沸腾,上海的POLO杯、喜力杯让更多的网球人跃跃欲试,网球不只是热爱和关注,更是一种生活。在秋高气爽的金秋,鹰牌花旗参恰逢其时地为北京的网球人打造了一场自己的网球赛事。10月18日上午8:45分,北京市木樨园网球中心宛若披上了节日的盛装,2003鹰牌花旗参杯北京精英业余网球赛在一片鲜花和彩带的簇拥下盛装开幕,天高云淡、绿草茵茵,选手们绽放的笑容是秋日里最美的花朵。在律动的音乐和跳操员活力四射的表演后,开幕仪式正式开始。北京市有关领导、北京市网协领导、鹰牌花旗参代表和数百名参赛选手参加了开幕式。接下来的大型报名费义捐仪式和盛大的百人签名活动将开幕式推向了高潮。在组委会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选手们将自己的参赛费以个人名义捐给了北京市青少年网球发展基金。虽则此力绵薄,但选手们脸上的微笑是欣慰的,巨型签名板上五颜六色的签名,更似一颗颗火热的心,它昭示的热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是令人难忘的。此次鹰牌花旗参杯北京精英业余网球赛的报名费用在同类比赛中极为低廉,但比赛规格和水准却是无可比拟的。鹰牌花旗参方面的代表表示,"我们赞助此类赛事,完全出于我们长期的经营理念和鹰牌的品牌精神,我们推崇健康,更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拥有健康,享受生活。将报名费捐给青少年网球基金,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望,希望好的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赛事的组织者--新赛点网球俱乐部的负责人也表示,此次大赛真正从参赛者的角度出发,无论从赛制和赛程上都最大限度体现了人性化,希望选手在比赛中感到舒适与尽兴。 本届比赛将历时半个月,利用两个周末的时间举行。比赛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组循环赛,第二阶段是淘汰赛。该赛事虽为业余比赛,但其竞赛规则和要求将全部按照国际通用的"网球规则"执行。比赛设置了男子组、女子组和混双组三个组别,并按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五个常规比赛项目进行。赛事结束时,参赛选手除可获得常规的冠、亚、季军奖杯和证书外,还可获得300-3000元不等的奖金。此外,考虑到参赛选手的年龄差异和不同状况特设了最佳精神奖,并均可得到精美奖品。据了解,截止到10月10日,报名参赛人数已近400人,预计比赛场次将超过1000场,规模之巨在今年尚属首次。鹰牌花旗参的领导看到北京的报名状况深表欣慰,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们虽然是第一次在北京赞助赛事,但我们看到北京的报名非常踊跃,北京有着极好的比赛氛围,我们希望能把这个氛围延续下去,不断地为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 相信借着美网和上海赛事的东风,北京网球人的引臂一挥,将为首都带来金秋的喜悦,也将彻底驱散SARS的阴霾。北京网球的热度丝毫不低于上海,北京要为迎来明年的ATP加紧热身,也要为2008年的奥运会积极操练。运动、健康永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是一个城市展现生机和活力的最感性的表情,让我们共同期待鹰牌花旗参杯业余网球公开赛在京胜利举行! 今天,你打网球了吗?--京城业余网球市场初探 网球,作为一项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近来发展十分迅猛的新兴运动,除了能带给人们直接的强身健体的益处外,还被赋予了越来越强的消费品性,既涉及物质层面,更关乎精神层面,成为人们定义高品质现代生活的一种参照物,甚至是代名词。 京城网球热方兴未艾 在国际体坛,网球被公认为是仅次于足球的"世界第二运动"。而在京城近年来兴起的各种健身运动中,网球也可算是最热门的项目了。由于网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参与者的广泛性,因此,北京的网球人口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据北京市网球管理中心2003年的抽样统计,全市每月至少打一次网球的人数已突破十万;每周至少打一次网球的人数也近一万人。另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区的室内网球场已近200片,露天网球场更达到600片左右,在绝对数量上已接近网球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仍然供不应求。据了解,绝大多数会员制网球俱乐部都是在满额甚至是超额的情况下运营的。而据《网球天地》杂志统计,北京城区的网球用品专卖店及大型商场内的网球用品专柜加在一起已有近百家。其中一家专卖店的老板对记者说,自从1996年开张以来,他这里球拍的销量平均每年的递增率大概为15%。所有迹象都表明,一股网球热已在京城悄然兴起。近日,一项名为"2003'鹰牌花旗参杯'北京精英业余网球公开赛"的赛事引发了异乎踊跃的报名热潮,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股网球热在"非典"后又加速升温。据赛事总监、赛点广告公司负责人Linda介绍,截止到10月10日,已有近400人报名参加本次比赛,预计比赛场次将超过1000场,这些数字说明本届比赛将成为今年国内规模最大的业余网球赛事。赛事主办方--北京市网协副主席、秘书长张文尧认为,比赛报名人数虽然有些超出想象,却也在情理之中:一是"非典"期间正值北京业余网球赛季,许多计划中的赛事停办,比赛稀缺造成业余选手参赛欲望强烈;二是许多人在"非典"期间开始接触并喜爱上网球,使北京网球人口基数在短期内又有所增加。 从"贵族运动"到"白领新宠" 自14世纪诞生于法国宫廷之日起,网球就被罩上了"贵族运动"的光环,因为历史原因,这层光环多少也妨碍了网球运动进入我国的步伐。时过境迁,当网球在国外已成为一项高度普及的大众运动时,在我们这里却依然保有那种似乎是"舶来品"理应具备的小资情调。在国外,大部分网球场都属于公益性的体育设施,免费对公众开放,就如同我们现在社区内露天的各种健身器械。但是在目前的北京,网球仍然是一项高消费的运动。购买一整套运动装备包括球拍、球包、球衣、球鞋就需要数千元,会员费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场地费和教练费每小时也都在百元左右,如此消费水平绝非一般工薪阶层所能承受。而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国内大多数人接触网球时间都较晚。据北京市网球管理中心抽样调查显示,北京网球爱好者第一次打网球的平均年龄是28岁,这与中高收入者的年龄结构也基本吻合。 北京新赛点网球俱乐部曾对所属会员进行过问卷调查,其会员构成主体为年收入20万至50万的外企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及自由职业者。记者在本次比赛组委会了解到的报名情况也大致相仿。这是一个有钱又有闲,追求时尚,讲求生活品质的群体,他们接触网球,除了有关注自身健康的需要外,还有许多人更看重网球在礼仪、社交方面的功能。一位俱乐部的会员聊天时对记者说,他本人并不爱运动,但发现圈子里很多朋友打网球,为能跟大家有共同语言,也只好学着打。香格里拉饭店网球馆的前台经理则道出了另一种客人的心态:网球社交比请客吃饭高雅,比泡歌舞厅健康,何乐而不为?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许多公司、团体也选择通过包租场地的形式为旗下员工或会员提供一个固定而又别样的交流空间。确实,在富有中国特色的网球文化中,礼仪社交和竞技健身同等重要。 业余网球:这厢风景独好 网球被誉为"世界第二运动",除了其历史悠久、受众广泛的原因外,更具决定性的是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围绕网球所进行的商业开发和整体包装相当到位。但反观我们国内这方面却十分薄弱,这其中固然有我国网球运动起步晚、起点低,职业选手水平不高,难以引发观众、媒体、商家的关注和兴趣等因素,但最重要的问题是更具商业开发潜力的业余网球市场被忽略了。当然近两年来,这一现象已开始得到改观,一些敏锐的商家也逐渐意识到作为消费品的网球其实并没有什么"专业"与"业余"之分,如果硬要区分的话,那么所谓的"业余网球市场"应该富含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看看北京这两年举办的业余赛事:"长城卡杯"、"北京印象杯"、"海德杯"、"天行杯"、"钰泰杯"、"奇瑞杯"、"天创健康杯"以及将要举办的"鹰牌花旗参杯"等,冠名的赞助商已经从单纯的体育用品扩展到汽车、酒店、保健品甚至房地产、银行业等领域。鹰牌花旗参品牌部吴雪骁经理称,"鹰牌与网球运动再次联姻,是因为二者健康、运动、时尚的气息浑然天成。我们相信,在给大家带来丰富、健康生活的同时,鹰牌会因网球更时尚;网球也会因鹰牌更健康。"不难看出,相互借势的体育营销,显然已成为先知先觉的商家借力腾飞的翅膀。 其实不止是北京,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甚至包括港台、韩日等这些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网球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业余网球赛事更受商家青睐的现象绝非反常,而是普遍存在的。据一位常年生活在北京的日本网球爱好者介绍,每年日本都很多业余网球比赛,其中一些是传统的大型赛事,赞助商也很踊跃,他经常会专程回国参赛。他认为日本的业余比赛无论在组织规模、赛程安排还有晋级制度方面都比较严谨合理,虽然获胜者没有奖金,但荣誉感和成就感更强。相比较起来,他觉得中国的业余比赛随意性太强,急功近利,缺乏连续性,难以形成传统赛事,只靠奖金吸引人们参赛,不是长久之计。 本次赛事总监Linda显然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她认为赞助商的态度和运营商的理念是影响此类赛事能否正规化、规模化、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鹰牌曾有过两年在上海赞助业余网球比赛的经验,所以对在北京取得同样的成功充满信心。而比赛的承办方赛点广告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公关策划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在媒体方面的优势来推广赛事。据了解,此次比赛的宣传攻势遍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招贴、网络等新旧媒体,其规模和规格绝不亚于职业比赛。 "业余比赛的主体应是选手,而不是赞助商。赞助商的利益应该而且只能基于比赛的顺利和成功。"Linda最后强调:"所以这次比赛我们会真正从选手的角度出发,制定更为合理、人性化的比赛规程,让选手们更充分、更尽情地享受网球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