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界人士众说纷纭:中国围棋离世界冠军有多远?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9月01日10:53 南方体育 | ||||
特约记者李宏报道 围棋在中国自古以来除了是纹枰竞技,同时也是一种代表着深厚底蕴的文化,“琴棋书画”永远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从八十年代的陈祖德开始,棋坛也流行名人出书,介绍他们的多姿多彩的自传类的书亦是棋迷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此引发了一个话题:棋手的棋力与其文化素养究竟有没有内在的关系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文化界、棋坛以及围棋爱好者的部分人 文人 棋力与棋手文化有关系 上海《现代家庭》副主编、著名作家马尚龙先生三年前看完聂卫平所著的《围棋人生》,他用一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那就是“率真”,他说:“我觉得聂卫平敢作敢为,没有顾忌。他所处的人生境界是别人所没有的。由于家庭出身关系,聂卫平有机会与一些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有私人的交往,这是棋界其他人士无法做到的。他说的话不一定是对的,但可能是最真切的,言他人所不敢言。比如说他在书中写自己去美国旅游时到红灯区看脱衣舞,别人肯定说那怎么得了?但聂卫平就敢说我就是去看了,也就那么样,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此外我觉得聂卫平在为人处世上有股霸气,这也难怪,他在棋坛达到过巅峰。” 马尚龙先生是这样评价棋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由于棋手本人学识有限,出的书可读性都不是很强,至于由别的作者合写或代笔,无非是想在正当红时树碑立传罢了,要想写出西方的《梵高传》那样的传记类精品就目前而言是不可能的。” 2000年,“韩国的客座棋手”江铸久、芮乃伟夫妇写了《天涯棋客我们漂泊的围棋生活》一书,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该书编辑乐惟清老师与江、芮夫妇有了良好的交往。乐老师认为:“芮乃伟真正的高峰其实是在去韩国后出现的,这是书中可以探究一个现象。去韩国前,江铸久已退出围棋圈、芮乃伟以教棋为业,生活优越。但是他们是事业第一,物质第二。因此去了韩国发展。而韩国的棋手也是只考虑向社会回报,而不是向社会素取这暗合了他们夫妇的想法。因此我认为棋手的棋力与他们的文化素质是有关系的。” 棋手 围棋是弘扬个性的项目 快人快语的董彦在众多的围棋书中只看过陈祖德、聂卫平两位前辈的书,董彦说:“首先我认为棋手的书不可能由他人代写,在他们人生中重要时刻内心的感触、这些触及灵魂深处的内容别人是无法体会的。” 董彦对聂卫平的自传印象深刻,“聂老师书中体现的拼搏精神已渗入他的灵魂,对胜负的意识已融入骨髓。”此外董彦看过日本的藤泽秀行的书:“藤泽老在书中体现出他性格的叛逆,但是他的个性、他的棋才,影响了日本棋坛整整一代人。所以我觉得围棋是弘扬棋手个性的项目,把个性发挥到极致,才能去争金夺银,反之唯唯诺诺,那么与贩夫走卒没有区别。” 个人见解独到的余平觉得棋手的实力与文化没有关系。他认为一定程度上围棋属于数学的范畴,他说:“古人对弈主要是手谈,并不强调胜负。这个情况在某种意义上邻国日本也是延续着,他们在教棋之余还教棋以外的书法等等。而我们青少年教学中学棋就是强调把棋学好。日本与我们不一样,围棋在我国列入体育竞技,而在日本还是属于文化。”当然余平觉得围棋是静态的项目,需要安静的氛围,可以让棋手控制自己的脾气,显得更文雅,因此体现在待人接物上会显得彬彬有礼。 爱好者 意志力最重要 (采访地点:上海虹口图书馆、上海书城)在常有文化界人士出没的虹口图书馆,记者巧遇了曾代表上海参加过第三届全运会的象棋选手汪士龙先生,汪先生早已退出棋界,如今在做外贸生意。他在上海棋社时与陈祖德有过交往,还与陈祖德下过让九子的围棋。汪先生对同时代的陈老记忆犹新,他认为陈祖德本人就把“棋手的棋力与文化素养有没有内在联系”诠释得很清楚了,“我认为是有联系的,陈祖德的书《超越自我》我看过,感到非常亲切,他患病期间,我还看过他。陈祖德年轻时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多,比如他为人温文尔雅修养极高,能耐心地听取他人倾诉,与众人打成一片,很早就体现出一位领导者的风范。” 来自江西赣州的周萌目前在上海某单位担任财务工作,对围棋痴迷的他有空就来上海书城看棋谱。在周先生看来,围棋是一种智力上的角逐,有了一定的棋力的话,如果学识修养不够,很难达到世界冠军的境界。周先生表示:“像李昌镐、常昊等人学历并不高,但他们对待棋迷非常友善,体现出大棋士的文化素养。当然围棋除了智力、修养方面,意志力也非常重要,下到终局,往往精神力强的那位是最后的胜者。” 周先生对马晓春情有独钟,他看过马晓春的《围棋与三十六计》,并得到马晓春本人的签名。他非常期待着马晓春能重铸辉煌,他说:“他1995年击败小林光一,那盘棋他下得真令人赞叹,棋盘上处处体现出江南士子的灵气,一位大棋士的境界。其实他后来只是输了李昌镐几盘,他的路还长,为什么现在几乎是要放弃呢?”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