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失败都可能是骗子 费德勒发誓用冠军报答恩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7月15日10:20 申江服务导报 | ||
每次走进温布尔登中央球场之前,罗杰·费德勒总要抬头凝望门口上方墙壁上刻着的两行大字:当你面对成功和失败的时候,要对这两个骗子一视同仁。 19岁打败了桑普拉斯 5年前,当16岁的费德勒在温布尔登这片他梦想中的绿茵场上夺得少年组单打冠军时, 两年前,还是在这片草坪上,19岁的他又让人们瞪大了吃惊的眼睛。 他以3:2淘汰了自己的偶像———美国人桑普拉斯,止住了这位网坛霸主连续向第5座温布尔登男单冠军奖杯迈进的步伐。面对胜利,他再次大笑,把球拍和毛巾全都扔上了看台。人们也急不可待称他为“下一个温布尔登的主人”。 然而成功往往扮演骗子的角色。 费德勒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决赛中惨败在英国选手亨曼的拍下。他红着眼圈默默收起背包,悻悻离开了温布尔登。 2002年,他在那片草地上输得更惨,首轮就被一名来自克罗地亚的无名小卒击败,舆论一片哗然,各种讥讽之词接踵而至。那次失败,让一度高傲无比的费德勒羞愧难当。回到瑞士巴塞尔家乡,他甚至想到了退役。何必过这种高压之下的生活呢?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里自己喜欢的美国摔跤,或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扬帆出海,去深海钓鱼;冬天嘛,可以到阿尔卑斯山去滑雪……这些都是他的嗜好。他有足够的钱过一辈子轻松愉快的生活。但他的教练皮特·卡特坚持认为他应该继续打网球,因为“你生来就应该打网球,那是上帝对你的特别恩赐。”他听从了恩师的劝告。 失败有时同样会扮演骗子的角色。 “舌头不灵光”招来嘲笑 费德勒1981年8月8日出生在瑞士北部德语区巴塞尔郊区一个富庶的家庭。父亲是瑞士人,母亲来自南非。他们都是狂热的网球爱好者。受父母影响,费德勒刚会跑就喜欢拿着一只网球拍在大街上玩耍。“我们从来没有强迫他打网球,”老费德勒说,“可他是拿着球拍长大的。” 长在温柔乡里的费德勒,脾气温和顺从,是个乖孩子。他的网球技术和他的脾气一样让人赏心悦目。澳大利亚著名网球教练皮特·卡特来瑞士定居,发现了费德勒的网球天分,把他带到瑞士洛桑的网球训练营地。 洛桑人讲语调舒缓优雅的法语,母语为德语的费德勒被迫学说法语,但从小就硬邦邦的舌头哪里能那么快就适应软绵绵的法语?他的口音成了其他选手取笑他的把柄。在训练营的日常生活中,费德勒受尽同伴们的奚落。但在赛场上,他却一次又一次用球拍狠狠地教训那些家伙。他的脾气因此变得暴躁,狂吼大叫和摔球拍成为家常便饭。 1998年卡特带他来到温布尔登,不想小费德勒一鸣惊人夺得少年组冠军,并于当年转为职业选手。18岁的费德勒仿佛看见自己眼前有一条康庄大道。 发誓用温网冠军报答恩师 不久前,费德勒回忆:“开始,成功来得那么迅速,我夺得了温布尔登少年组冠军,人们纷纷对我说‘你会成为下一个博格、桑普拉斯’,等等。” “我那时没有任何压力,就知道打比赛,结果好坏都无所谓,”他继续回忆道,“后来我出名了,别的选手都开始了解我,我突然感到了压力……很沉很沉。比赛没我想象的那么容易,我被屡屡挫伤。” 2002年温网首轮惨败之后,费德勒心灰意懒,想到了退役。比他大5岁的女朋友米洛斯拉娃鼓励他继续打下去。不久之后,卡特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在恩师的丧礼上,费德勒悲痛欲绝,整整哭了一下午。他发誓要用温网冠军来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 “我希望他在天国里能看到我,”费德勒手捧今年温网冠军奖杯动情地说,“他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费德勒生活中当然还有其他“最重要的人”。女友米洛斯拉娃也曾经是位网球选手,现在是他的经纪人和发言人,帮他处理和媒体的关系。父母是他平静的心灵避风港。只要有时间,费德勒就会呆在父母和女友身边。 新一代选手中最有天赋的一个? 今年夏天,当费德勒再次走进温布尔登中央球场的时候,成功终于降临了。 费德勒在最后决赛中以3:0降伏了“澳洲大炮”菲利普西斯。瑞士人的名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刻上了大满贯比赛男单冠军的奖杯。 胜利降临的一刻,费德勒喜极而泣。3盘比赛的苦战已经耗尽了他的能量。他坐在场边的椅子上双手掩面痛苦流涕。 人们说,他的技术无懈可击,能像桑普拉斯那样发球让人无法捉摸;能像拉夫特那样充满创意地网前截击;能像阿加西那样底线抽击。或许你可以说他技术过于全面,没有特点。然而,一旦他全面发挥出来,就无人能敌。 “他无所不能,”菲利普西斯无奈地说,“发球方向诡异莫测,既能网前截杀,又能正手抽出凌厉的穿越球,反手回球也一样有杀伤力。你能拿他有什么办法呢?无疑他是我们这一代选手中最有天赋的。” 天赋并非成功的唯一必需。成功和失败都会扮演骗子的角色。在费德勒成为埃德博格、伦德尔、桑普拉斯和阿加西这样真正的网坛霸主之前,他还需要更多的轮回磨练自己。文/马邦杰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