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氏杯选拔赛引起轩然大波--80年代叫板70年代?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7月11日10:02 南方体育 | |||||||||
从今年初开始,以孔杰、古力为代表的一帮80年代出生的小虎辈棋手的风头似乎盖过了70年代出生的小龙辈棋手,至少双方已经势均力敌。80年代压倒70年代的趋势在韩国更为明显,70年代出生的棋手只剩李昌镐还在拼搏,李世石、宋泰坤等80年代棋手对李昌镐形成围剿之势。由于日本棋手大多大器晚成,所以他们不在此次讨论的范围内。 特约记者蒋涛报道
一个应氏杯选拔赛在中国棋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前三位出线的都是80年代出生的棋手、周鹤洋九段抢得最后一个直接出线的资格,总算保住了70年代出生棋手的颜面。 70年代出生的通常被叫做小龙辈棋手,80年代出生的通常被叫做小虎辈棋手,而“小虎辈追赶小龙辈”早在三年前就被提出,为何在现在被放大呢?应氏杯选拔赛只是一个比赛,虽说80年代的棋手获得了三个第一、两个第二,但70年代的棋手也获得了一个第一、两个第二。其实“80年代叫板70年代”是一个今年围棋界的大势,从方方面面都可看出端倪。 等级分是一把尺子,它最能反映出棋手一段时间状态的好坏。在今年最新等级分公布时,本报6月23日就撰文《小虎升,小龙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80年代叫板70年代”的大势。最近,中国围棋棋手上半年的数据榜也出炉了,80年代棋手仍然抢尽了风头。刘星六段一人占据了胜率榜和连胜榜第一、古力七段占据了对局数榜第一,并列和孔杰七段一起分享了多胜榜的第一。在最有说服力的胜率榜前十中,80年代棋手占到了六位,分别是刘星、孔杰、古力、张学斌、李康和彭荃,而70年代棋手则只有四位,分别是邵炜刚、刘菁、罗洗河和常昊。 在今年上半年的国内棋坛中,80年代棋手和70年代棋手可谓平分秋色。国内共产生4个头衔战冠军,3个邀请赛冠军,两代棋手几乎是平分了冠军。具体为:80年代的古力拿走了其中天元战和西南王,孔杰拿走了新人王和NEC杯;70年代的周鹤洋拿走名人战和CCTV杯,常昊拿走了一个龙泉杯。 但国际战绩却完全是70年代棋手的天下,中国棋手在国际棋坛获得的两个第二、一个第三和一个第四都被70年代棋手收入囊中:常昊一人就获得了丰田杯赛的亚军、春兰杯的第四;王磊获得了三星杯赛的亚军;罗洗河获得了春兰杯的季军。而80年代棋手拿得出手的就只有胡耀宇在农心杯上取得了五连胜,孔杰在中韩新人王对抗中取得了优胜,但其影响力远不及70年代棋手所取得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讲,70年代棋手的重心逐渐在向外战倾斜,这给了80年代棋手在国内更多的表现机会。 80年代棋手代表之一古力对此说法则表示了一分谨慎:“他们仍是我们追赶的方向,毕竟他们的国际战绩要好。其实中国获得的三个世界冠军都是更早一辈棋手(马晓春、俞斌)获得的,而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还没拿过世界冠军,为国争光。就让谁先获得世界冠军作为评判我们的标准和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吧。” 80年代叫板70年代,需要理由吗?80年代仍比70年代差,需要理由吗?相信所有棋迷心中都有杆公平的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