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华为何没有参赛?--应氏杯预选赛只对国手开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6月16日10:19 南方体育 | |||||||||
特约记者蒋涛报道 中国棋院近日宣布,原来的国家围棋队内部训练赛改为第五届应氏杯的选拔赛,这是中国围棋界第一次采取分组循环赛的方法进行选拔,也被看作是一次对“公平”制度的探索。
这次选拔赛的诞生也颇具戏剧性:负责应氏杯赛的华以刚接到了应氏集团要求确定中国参赛名单的通知,而应氏杯是4年才举办一次,不适合中国围棋界内部确定的“轮转制”,选拔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由于7月份开始比赛众多,没有时间安排,所以决定将本次内部训练赛改成应氏杯的选拔赛。 外界媒体将此举措称为“王汝南院长上任以来的第一把火”,但实情却不是这样,应氏杯选拔是板上钉钉的事,虽然王院长是支持“选拔派”,但此举措的推出与他上任并无直接关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围棋协会在农心杯、春兰杯和亚洲团体赛中搞过三次选拔,两次采用的是双败淘汰赛,一次采用的是分组淘汰赛。说起本次采用的分组循环制与本报还不无关系,本报6月2日刊登的一篇《中国棋手缺少激情碰撞》在棋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围棋协会在此基础上征求了众多国手意见,也得到了对循环制更多的肯定。 围棋部主任武力介绍了本次选拔制的一些考虑:“参加选拔的棋手共32人,按照等级分蛇行编排为4组,进行七轮单循环比赛。至于采取循环制,众多棋手反映最近的对局比较少,他们都希望多下棋。而且这种模式有点像日本棋圣战现今实行的分组循环制,也算一种借鉴吧。” 马晓春、俞斌和常昊为上届应氏杯的前八名,直接进入本赛。照理说,这次参加选拔的人员应是等级分从第1到第35的棋手。但记者发现在这个范围内的林朝华六段并没有在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围棋圈人士只得“交底”:“这次并没有完全按照等级分来排,主要选拔范围是国家队,林朝华不在北京,自然就失去了资格。” 四年前的应氏杯也进行了选拔赛,但只有12个人参加,而且赛制采取的是单淘汰赛。这次的选拔无论从规模还是赛制上都更趋于合理,众多国手对此也都比较“买账”。即将出征LG杯的周鹤洋九段就说:“这次的范围扩大了,让年轻棋手有了更多的机会。而且单循环赛制更不容易出现冷门,实力强的棋手更容易脱颖而出。” 至于“公平”于否,一个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分组上。比如目前,国手比较一致的意见是A组相对较弱,主要是该组中有三个老棋手,“小龙”“小虎”辈棋手不是很多。身在该组的古力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的朋友都说我捡了一个‘软桃子’,但细细分析起来并不是这样,我要想出线仍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这次分组是按等级分来定的,又不是像其他比赛按照抽签决定组别。” 按照棋协规定:四个小组的第一名直接出线,4个小组的第二将进行单循环附加赛争夺最后一个出线名额。平日就喜爱足球的古力还拿这和欧洲杯作了个类比:“过去欧洲杯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名可以直接出线,但这次采取打附加赛的方式,也算很好地弥补了分组实力不均的因素。总之,给我的感觉是这次围棋协会在赛制上的变革,都是在向着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