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坛“旋风”飘然逝去 羽毛球比赛为何拒绝“旋转”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6月05日11:40 南方都市报 | ||
只要是球,基本上就能旋转,而旋转球也是许多球类项目中常见的技术。但是,在羽毛球比赛中,就绝对不容许旋转球的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这其中的缘故,我们还是先从一次中国的全运会上说起—— 1983年10月,第5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在上海体育馆的羽毛球比赛场上,曾获得1978年曼谷亚运会女子单打冠军和1979年第4届全运会女子单打冠军的刘霞出战名不见经传 旋转发球又名飘球,20世纪70年代末由马来西亚羽毛球运动员西德克三兄弟发明使用,故亦称“西德克发球”。旋转发球特点是发球时倒拿羽毛球,用反手动作击打羽毛部分,使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旋转,使球的行踪飘忽不定,从而给接球队员造成困难,常使人还未回过神就败下阵来。因用于比赛取得惊人效果,世界羽坛很快就出现了一股“旋风”。国内外一批名将都被这种旋转球“转”得“头晕目眩”,往往只能得几分,在第一轮就惨遭淘汰。一时间,真可谓谈“旋”色变。 与此同时,国际上也就“旋转发球”展开争论。丹麦、英国等国认为这种发球“违反规则”应予取消。1981年5月,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联合后的首次大会上,丹麦、英国等国再次提出要修改规则禁止这种发球,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反对。中国当时已掌握这种技术,在国际大赛中运用效果很好,因此支持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观点。最后投票表决,结果主张禁止的51票,反对禁止的35票,提案因未达到2/3以上票数被否决。 1982年3月24日—28日,在温布利全英羽毛球公开锦标赛上,中国选手运用旋转发球取得较好成绩,发明者西德克兄弟亦战胜诸多强手,夺得男子双打冠军。1982年5月8日—23日,第12届汤姆斯杯赛上,中国选手继续运用这种发球技术,发挥了很大威力,致使反对旋转发球的呼声趋于强烈。 1982年5月15日,在汤姆斯杯赛期间召开的国际羽联年会上,讨论是否禁用旋转发球。丹麦提案认为:如果拍子接触的第一个点不是羽毛球基部则是发球失误。国际羽联主席克雷格·里也认为“旋转发球使发球方占了很大便宜”。国际羽联和中国羽协的一批技术官员也召开紧急会议,从技术上研究旋转发球的问题。通过技术鉴定,专家论证,最后一直认为,发旋转球使球毛和球头同时接触拍面,造成“连击”动作。根据羽毛球规则,“连击”属犯规动作,应判违例。 最后对丹麦的提案投票表决结果是:91票赞成禁用,1票反对,3票弃权。国际羽联遂作出最终裁决:从1982年7月1日起,禁止在比赛中使用旋转发球。直到此时,历时一年多的羽坛“旋风”才飘然逝去。 (圆陀角)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