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赛国手系列访谈:李菊 有多少梦可以重来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5月04日10:07 乒乓世界 | ||
新近出版的《乒乓世界》杂志2003年第五期刊登晏学宁的题为《李菊:有多少梦可以重来》的文章,介绍了李菊重返国家队后的情况和教练们对她的评价。 李菊踏上了新长征之路。她早已盘算好了路程:第一站是巴黎,第二站是雅典。从归队的那一天开始,李菊就没有想过回头,那种一定要到达目的地的执着信念,支撑着她前行。 “当运动员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两脚都磨出了水泡,先磨出的水泡还没好,新的水泡又压在上面了,我叫它‘连环泡’。现在我只能在袜子里垫上纱布,否则根本不敢跑动。”到了正定基地,李菊又添了新病。“由于训练馆刚刚装修完,而我是过敏性体质,对室内涂料气味皮肤过敏,一出汗那个难受劲儿就别提了。” 与疾病的不断干扰、体力的超负荷付出相比,精神上的煎熬对李菊是一种更大的考验。在厦门封闭训练时,李菊处于身体、技术的恢复阶段,教练组为她量身定做的训练计划没有让她感到太大的压力。 随着巴黎世乒赛的临近,队里的备战气氛越来越浓,大家都想争取到参赛的机会,李菊也不例外:“虽然我是为了参加世界大赛而重返国家队的,但是最终能否参赛,我心里一直没底。也就是说,即使自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不一定能够有回报。教练组要根据我的恢复情况来决定我能否参赛,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有压力。过去几年我是绝对主力,现在必须与其他选手一起竞争,证实自己的实力。” 在李菊与各种困难抗争的同时,教练组也在煞费苦心地去解两道难题:对于一个27岁并且中断了14个月系统训练的老将,一个曾经打过5届世乒赛和一届奥运会并取得显赫成绩的名将,应该怎么练?怎么用? 从厦门回到北京,女队立即开始进行第二次大循环比赛,每个队员要打20场球。鉴于李菊的身体状况,教练组征求她的意见是否参加大循环赛,李菊表态:“我一定竭尽全力参加比赛,如果我没能打完,那一定是我倒在球场上站不起来了。” 这次大循环比赛对李菊的体能、技术和意志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结果,李菊战胜了牛剑锋、李楠、郭跃等实力较强的年轻选手,在这次队内大循环比赛中获得第12名,使她对自己重返赛场的信心大增,在最后一次封闭训练中练得愈发努力。 在正定封闭训练的头一个星期,总教练蔡振华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女队。4月14日讨论巴黎世乒赛参赛人选时,蔡振华评价说:“李菊在队内比赛中打了几场好球,也有一些比较一般的球。与悉尼奥运会时相比,她的技术已经恢复了八成,另外两成差在步法上,所以影响到了进攻范围。” 主管李菊的教练还是乔晓卫,她对李菊复出后的表现非常满意:“李菊状态恢复得这么快,一方面说明她的实力还在,另一方面她也确实付出了很多很多。尽管技术还没有恢复到巅峰时的水平,但她的战术意识很好,正手的杀伤力也依然强大。而且以她的名气,站在球台前仍然会给对手以很强的威慑力。” “在社会中磨练了一年多,李菊成熟了很多,最大的变化是心态平和了,这一点在世界大赛中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女一队教研组组长李晓东的看法。 超人的付出,顽强的意志,丰富的经验以及平和的心态,为李菊最终入选巴黎世乒赛女单阵容加重了法码。 “就单打来说,我的技术水平还没有恢复到退役前那么好的状态,但比自己想像的恢复得快,所以我很有信心在单打上搏一搏,我的目标是不输给外国人,过去国外选手要想赢我比较难,这使我在心理上占了一点优势。现在打11分,在体能上比打21分对我有利一些。但从技术角度讲,一年多没有与她们交过手,而且大家都在进步,我要想赢球也不容易,关键要看临场发挥了,只能一分一分地去拼。”李菊很平和地说。 说到双打,李菊相信自己的技战术能力依然很强,尽管内心深处她非常希望能与王楠配合,但在王楠/张怡宁的配合越来越稳定的情况下,她服从队里的决定,表示自己会尽最大的努力带好年轻选手,打好比赛。 李菊的新搭挡李佳说:“最初和她配双打时感觉有点压力,我们属于不同时期的队员,我有点担心在技战术意识上难以统一。可是试配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的思想很活跃、很开放,接受新鲜事物比我们年轻选手还快。我们打球时沟通比较多,她不会要求我一定服从她的想法,所以我可以把自己个性化的东西发挥出来。如果能多点儿时间练习,我们的配合会更默契。” 在教练和队友们的眼里,李菊确实变了,不再是那个脾气倔强、我行我素的李菊,而是一个既通情达理又执着顽强的李菊。 正是这种变化使她能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输赢,在犀利简洁的球风中多了一种收放自如的从容。或许正是这样的心态和球风,能够让她超越自我,去实现更多的梦想。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