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家评委畅谈第二届中国电视体育奖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28日09:39 大连日报 | ||
本报记者杨大伟 何慧娴(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我觉得去年第一次搞得不错,我们相信它未来的发展应该是越来越好,无论在项目的设置上,还是在代表性上,或者说它是一个集专业评委奖与群众奖相结合的,这样一种奖项由电视这样一个媒体作载体,应该说前景是非常好的。中国电视体育奖从去年推出以来,它对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因为电视体育 马燕红(前著名体操运动员):这是第二次评选体育奖,我的感觉是这个奖项评比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用奖项的形式来鼓舞更多的运动员,让他们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希望体育奖越办越好。 聂卫平(棋圣):这个评奖是一个比较新的设想,我觉得搞的还是不错的,好像跟奥斯卡做的比较接近,我觉得这个奖项要从小慢慢地培养和发展,我希望它能够超过奥斯卡。 李致新(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大连人):对体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奖项办得非常的出色。我想作为这个体育奖,如果这个运动员取得的成绩确实是很辉煌的话,获得一个体育奖或若干体育奖,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还是回到原来那个话题,如果大家能够从运动项目自身的影响,特别是在国际大赛中的影响———运动项目本身这种魅力全面地来审视,我想这样会更好。但是如果这个奖项稍微分开一些,大家都能够获奖,这也不是坏事。 庄晓岩(前著名柔道运动员):2001年举办第一届中国电视体育奖,我也作了评委,我看评选过程是比较严肃的。评选本着公正、公平、严谨的原则,在社会上影响也很大,对体育界的鼓舞也很大。所以我还是希望体育奖能够坚持办下去,办得更好。 张健(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体操协会主席):提名奖的名单已经出来了,觉得获奖者个个都很棒,真是很出色的。真是要感谢中国电视体育奖的评委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但是我今天讲了,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一定要有一个闪光点,评选的结果一定要有个最佳人物。杨伯镛(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著名篮球运动员):我认为中国电视体育奖应该说办的是很成功的,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两次我都是评委,所以,第一,我很珍惜这个;第二,我认为这个电视奖每年搞一次,媒体的宣传促进我们竞技体育有更大发展,而且更能促使更多的教练员、运动员积极参与这个活动。 邹振先(前著名田径运动员、大连人):电视体育奖,这次是第二届,我们也一直跟着这个电视体育奖的节奏在走。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也在考虑人选的问题。体育奖办得越来越能够吸引全中国电视观众和全国体育健儿,能够朝着争取到这个体育奖而努力。我觉得体育奖办得越来越活。首先我们有中央电视台这个媒体平台,让很多运动员能够真正走到这个平台,跟大家见面,能让观众熟悉与了解他们。我希望这个电视体育奖能够越办越好。 年维泗(原中国足协主席):今年的体育奖,把体育总局和奥委会都放在一块,我觉得它越来越全面,体育奖在全国的影响比过去的更大一点,我希望有更多的体育爱好者与全国人民参与,为2008年奥运会造势。另外我的建议就是,在媒体上,更多地造一些声势,报刊还有在电视上,不光是中央台,还有其他的兄弟台,都一起搞这个宣传,这样关心的人会更多一点,参与的人更多一点,影响就更大一点。 宋晓波(前著名篮球运动员):我觉得设立中国电视体育奖这个奖项,不仅吸引广大体育爱好者,并受到他们的欢迎,尤其是我作为一名老运动员,在我那个年代当然是没有这个奖项的。现在运动员也好,教练员也好,能够获得这个奖项是一种荣誉,是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的一种肯定。我希望这个电视体育奖越办越好,有体育奥斯卡的味道,我也希望今后这个奖项能办得更生动、更活、更有创意。 邱钟惠(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我觉得上一届办得就比较有影响,对体育界的鼓励还是很大的。例如蔡振华最后的讲话就很诚恳,那是发自内心的话,很好。他确实很高大,他得了最佳教练奖,而且他也很看重最佳团队奖———因为一个团队很重要,所以获得这个奖,他是很激动的,这也是对体育界的一个鼓励。乒乓球队最重要的是它始终保持长时间的优势,团队精神是很重要的,所以他很看重团队精神。这个奖,不仅是个人的优秀教练奖。我想每个项目都是如此,个人得了奖,他也要想到整个项目在全国的影响,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以及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我觉得这样做,能使很多人更关注体育,关心体育。对运动员也好,对各项目也好,更能得到广大群众的一种无声的监督。你的表现和成绩都能得到很明确的褒贬,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被评上应该是一种更好的动力,以后更要去努力去争取。 王涛(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我觉得体育电视奖,对于体育界来讲,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宣传机会,我希望通过每年体育大奖,对我们体育界起到推动、扩大影响、提高的作用。(本报北京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