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品牌打造市场 市场培育品牌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27日20:00 北京晚报 | ||
复奥体育产业中心日前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复奥中国体育产业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为“抓住奥运机遇,开发体育产业”。会上,国际体育产业的“大腕”们,向年轻的中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传授了“奥运发财经”。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在听了国际体育产业“大腕”们的精彩演讲后感慨良多,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以“品牌打造市场,市场培育品牌”为题 何慧娴说,首先我们要有品牌这个意识,品牌打造市场这条真理已被世界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所证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将由国际奥委会、2008年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奥委会三家联合开发,这三家都是品牌,我们要珍惜品牌,维护品牌的良好形象。而形象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它每时每刻都在展示自己的形象。比如一个雇员在接到一个电话时说话得不得体,讲不讲礼貌热情,懂不懂专业知识,都会影响到品牌的形象。“品牌是神圣的,但也是脆弱的,品牌就在你手中。”我对这句话印象尤为深刻。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很多国内外商家都向往与北京联袂,希望能获益,实现“双赢”,而这要看主客体、买卖双方是否都有品牌意识。对赞助商的接待热情和专业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品牌形象。因此,我们讲要服务再服务,因为我们与赞助商之间不是主雇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三家就是要合作、合作再合作,避免在开发市场上发生冲突。国际奥委会有自己的优势,但他们不十分了解中国;中国奥委会了解自己的国家,但不了解世界;北京奥组委是临时机构,因此,三家必须通力合作,扬长避短。不过,合作的前提是沟通,而沟通又是最难的。只要我们三家在加强沟通的基础上,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共同制定好专业化的、规范的、创新的统一规则,并遵循这个规则去做,不起冲突,就能共同开发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市场。服务意识 何慧娴说,过去我们有些单位对赞助企业缺乏服务意识,总以为我们体育是个品牌,企业商家应该给我们赞助。但是,我们却没有想想你能给人家什么?只有索取没有服务,怎么能“双赢”?也就是一锤子买卖。体育产业对我们来讲是门新课程、新领域,过去我们没有体育产业的MBA,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为此,我们中国奥委会与复旦大学、美国耐克公司在前年3月联合创办了复奥体育产业中心,并引进了世界上第一个创办体育产业MBA教育的美国俄勒冈大学华沙体育产业中心的师资,其宗旨就是培养中国体育产业高级专业人才。不抓体育产业知识的学习和人才的培养,遇到问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拉动意识 何慧娴说,对买方来讲,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打造自己品牌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而企业与体育“联姻”是打造品牌非常好的载体。国际奥委会为什么每4年与赞助商签一次协议?可口可乐、富士胶卷等世界老名牌产品为什么次次签约而不肯让出位置?这些老品牌每年要付出6000万美元赞助,每年还要付出6000万美元搞市场推广。如果不能得到反馈,它们干吗要做出这样大的付出?中国的企业不要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体育为品牌打造市场,市场可以培育品牌,这是一条规律。然而,怎么去打造品牌,市场又如何去培育品牌,仅有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怎样去经营运作。过去我们一些企业在认识上还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我们企业为体育提供赞助了,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品牌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去打造,去推广。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区,还是我们缺乏体育产业MBA的知识,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美国的职业体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因而他们培养出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就成了“抢手货”。在体育产业MBA方面,我们的确需要学习。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把握住奥运这个发展机遇,推动北京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企业商家的赞助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看人家提供了多少钱、物,这个价值不能这样简单地衡量。通过对奥运会的赞助,将会拉动其他行业,如城市建设、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它的影响和价值将会扩展开来。像VISA卡正是把旅游与体育相结合,才得以在全球流通使用得那么广泛。悉尼奥运会就吸引了50万游客,这些游客绝大多数人都使用VISA卡。VISA同样经历了一个投入、收益、再投入、再收益的发展历程,并拓宽了市场领域。法制意识 抓住奥运机遇,发展体育产业,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法制经济,有关各方都要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赞助商的利益一定要得到保护,知识产权一定要得到保护,不能让没提供赞助的企业的产品满天飞。国际赞助商的确有这样的担心。我们不能一看赞助商的钱到手了,就什么都不管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主客体、买卖双方必须共同创造依法治理和发展体育产业的良好环境,保护品牌,维护品牌的良好形象。 何慧娴最后表示,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奥运会已经成为了奥运产业,它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可观,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无可比拟的体育平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新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承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和国家的先进经验,不仅要把北京奥运会办成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还要开发好我国的体育产业,推动其他行业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此,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本报记者孙保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