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教练素质低制约中国速滑水平提升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1月10日15:58 新民晚报 | ||
十冬会速滑比赛宛如一杯白水,喝下去没什么感觉。在这个曾让人热血沸腾过的冬季项目中,人们已经很难找到往日燃烧的激情。 速滑是十冬会产生金牌最多的项目,然而这总共20块金牌却几乎没有什么含金量,只有一项全国纪录被打破的事实仍毫不留情地揭示出中国速滑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冠军们的成绩与世界纪录甚至全国纪录的差距是那么刺眼,以至于让人忧伤。 中国速滑已经在低谷中徘徊了近10年。自1994年“乔波时代”结束之后,1998年的长野和2002年的盐湖城都让满怀希望的中国速滑健儿伤心而归。盐湖城冬奥会结束之后,我国速滑界进行了长时间的总结和反思。时隔一年,中国速滑依然踟躇难前。 其实,国内外专家都为中国速滑“号过脉”。盐湖城冬奥会的时候,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承翼就提出:中国教练员的水平有限。前不久在哈尔滨举行的速滑世界杯赛期间,俄罗斯籍的国际滑联官员帕诺夫曾明确指出,教练员的水平制约着中国速滑竞技水平的提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昨日接受采访时也认为,中国速滑短距离项目有望冲击世界先进水平,但前提是必须尽快提高教练员水平。治病的方子是开出来了,但怎么做、谁来做,尤其是谁来为良方“买单”,却依旧是沉重的话题。 在十冬会上独得4枚金牌的希望之星于凤桐只有18岁,但他也意识到“我们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与国外有着全面的差距”。由此可见,如果教练员的水平得不到提高,中国速滑复兴无望。 在乏味的十冬会速滑比赛中,还是有一丝黯淡的亮光。夺得4枚金牌的于凤桐、王霏,男子全能3金得主高雪峰,还有披银挂铜的任慧、张爽,都是年龄在20岁上下的选手。这群稚气未脱的新秀,是中国速滑未来的希望。 李富荣昨天曾提到,中国速滑出现过天才运动员,但因教练员的水平问题而终被埋没。如果在上面的这些名字中真的有天才的话,希望这样的厄运不要降临到他们身上。 王镜宇徐宜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