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中国冬奥会夺金的新希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1月06日04:44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曹竞 刘静 尽管在今天最后一轮比赛前,保持全胜战绩的哈尔滨男队已将十冬会冰壶金牌收入囊中,但在以9∶7险胜牡丹江队后,马永俊、刘锐、徐晓明、王志强几个哈尔滨小伙儿还是兴奋地击掌相庆,一脸灿烂的笑容。此时,坐在主席台上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承翼脸上也浮现出笑容。不过,朱承翼告诉记者他高兴的不是谁夺冠,而是中国冬奥 作为全国冬季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冰壶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之所以在十冬会上增加冰壶,而不是雪橇、单板、雪车等雪上奥运会项目,朱承翼表示,这是因为这项运动比较适合在中国开展。 冰壶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两队轮流在冰面上驱动一重量为19公斤的壶状“石头”,以两队的“石头”距离营垒圆心的远近评定胜负。在盐湖城冬奥会上,那种一人掷壶,几个人拿着形似拖把的长把毛刷在冰面上不停狠搓的特殊比赛,就曾吸引了我们好奇的目光。朱承翼坦言,冰壶比赛对场地条件要求不是很高,仅仅一块40多米长、不足10米宽的小型冰场便可进行训练比赛,而且这是一项对技巧与智力要求很高的项目,以上两个因素是这项运动适合在中国安家落户的客观原因。“冰壶比赛这次虽然首次列入十冬会,我们就看到了7支队伍前来参加角逐。虽然他们的水平有高有低,但竞争相当激烈,而且比起前些年来进步很快。”尤其令朱承翼感到高兴的是,此次水平较高的这些队员大多是80年代后出生的,像哈尔滨女队中的主力岳清爽年仅17岁。如果能够加大力度、狠下功夫、多到国际大赛中锤炼,这批队员是非常有希望的。 冬季运动不像夏季运动项目,不仅对冰、雪这些自然条件要求很高,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障装备配置。朱承翼认为冰壶运动恰恰不是个需要大把花钱的项目,这对原本缺钱少赞助的中国冰雪界来说,无疑是个易于聚拢人气的好项目。再加上冰壶运动与保龄球、台球、沙狐球这些时尚项目一样,对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但趣味性很强,易于普及,就连南方一些有冰场的地方,冰壶运动也有了一批爱好者。这次夺得女子冰壶比赛冠军的哈尔滨队中,不仅个个看上去清秀纤弱,其中两位还戴着近视眼镜,以至于有记者开玩笑说,看她们不像是十冬会冠军,倒有点像知识竞赛的金牌得主。 不过,中国冰雪界虽然对冰壶运动另眼相看且情有独钟,但中国人在世界冰壶运动大家庭中还是名副其实的晚辈。别看冰壶运动1998年才被国际奥委会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但这项起源于苏格兰的运动项目在欧美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1959年便已举办了首届冰壶世锦赛。而我国直到1995年才开始引入这项运动,全国目前仅有10支左右的专业队,职业运动员也仅在百人左右。谈到这一“历史差距”时,朱承翼表示,中国虽然起步晚,但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很猛,在前不久的亚太地区比赛中,中国队牛刀小试即夺得第5名。“而且如今每年都进行全国性的比赛,运动员们的锻炼机会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就拿哈尔滨队来说,他们组队不过短短几年,但水平与韩国、日本的一流选手已不相上下。” 实干加巧干,还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把冰壶运动作为新的金牌增长点算得上有勇有谋。但任何项目都是学成容易学精难,如果没有大量的国际比赛经验,没有雄厚的师资及科研力量,没有十年如一日的耐性,将很难攀登到世界体坛之巅,冰壶运动亦不例外。 (本报哈尔滨1月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