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周报:李永波“激动”的不是地方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14:01 体育周报 | ||
荆楚在线消息(体育周报)特约记者王天阳 李永波算是个性格教头,在亚运会上他也是有棱有角。女团决赛中面对韩国司线员的多次“反判”,他异常激动,几乎就动手向裁判长示威了。但太过激动就未免有失风度了,一位行家就提醒说,别忘了5月在广州的汤姆斯杯半决赛中,马来西亚队也曾对中国的司线员提出了强烈抗议,裁判长不得不两次更换了司线员,那次的受益者可是李永波。 “激动”如果能够换来将士昂扬的斗志,那就再好不过,可事实上却是一“激”了之,根本没有在赛场上起到什么作用,他的大部分队员依然毫无激情。难怪,人们会说李永波“激动”的不是地方,如果把这种激情用在训练场上,用在与强敌比拼的关键时刻,那中国羽毛球就不会在实现悉尼奥运会大捷之后,在亚运会上摔得嘴啃泥了。 亚运赛场上,中国队完全是靠女选手在保全颜面,而就是女选手也因为女双优势的不保变得厚势趋弱。男选手这次输得“半条裤衩都不剩了”,连亚军都摸不着边儿。排名世界第一的夏煊泽居然被大他10岁的印尼名将叶诚万拖垮了体力,心比天高的陈宏重演逢大赛掉链子的一幕;男双项目虽然将振兴之任托付给老帅汤仙虎,但在亚运会上依然一无是处;最让人心痛的是奥运会上横空出世的混双王牌高凌/张军,一个是去年世界最佳羽毛球选手,一个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但风采全无,到了在亚运赛场愣“混”不进四强的惨境。于是,就有了中国羽毛球自1994年以来在国际大赛上最难堪的一次失败,就有了前后8届亚运会中国羽毛球最没生气的一次旅程。 惨痛的当然还有在家门口举行的汤姆斯杯赛,国羽雄心勃勃把这个大赛搬到家门口,幻想夏煊泽、陈宏可以一挽狂澜,林丹、鲍春来能够一飞冲天,提不起来的男双再度一展神奇,但到头来却是连决赛都没能进去,生生给人家做了回嫁衣。如果再算上年底在广州中国公开赛上的最后一次考试,中国羽毛球的男单、男双简直就是全年不及格了。很多人都清楚,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更多的是凭借一股拼劲和临场的把握,才有了一次超乎寻常的跃升,赛后,本该清醒地认清形势,并抓住机遇借势而上,但结果并非如此。造就一位像吉新鹏那样的奥运男单冠军,该是多么难得的一个“壮举”,因此,无论在他身上出现了什么新的困难,都应该毫无保留地去保住这颗果实。可就像没人珍惜一样,责任反倒一个劲儿地往运动员身上推,直至看到吉新鹏沉沦得人见人欺,最终落到今天男队群龙无首的地步,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了。 中国羽毛球经历一系列失败后得到的贬斥还不够犀利,从主帅李永波到全队对于失败的认识和反思远远谈不上深刻,这才是更可怕的信号。惨败而不“激动”,落魄难求一醒,这支队伍的未来或许更让人心里没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