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再拼一届冬奥会--著名短道速滑选手杨扬访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2年12月24日13:49 黑龙江日报 | ||
日前,我国著名短道速滑选手杨扬在百忙之中抽隙参加我报业集团成立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记者也得以走近她,对她的内心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洞察。 关于参加社会活动 记者:您现在是名人了,社会活动也自然增加了,您如何摆正社会活动与训练的关系 杨扬:没错,我现在的社会活动的确比以前多了。我的想法是,有些必要的社会活动要参加,也要尽量挤时间多训练,两者不应发生矛盾。 记者:教练依然对您很严格吗? 杨扬:与以往一样。落下的训练课,我会主动补上,不让教练为我操心。有时两天没训练,上冰后双腿都直哆嗦,我会咬牙坚持。 关于上大学 记者:听说您在清华大学攻读的是经济方面的管理专业,这似乎与体育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 杨扬:作为一名运动员本来基础就不太理想,如果再选择与体育搭边的专业,我感觉面太窄,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 记者:您在一些国际会议上,以流利的英语和敏捷的对话,给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您用什么方法学习和掌握英语的? 杨扬:其实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读书。如果从学习语法开始,我觉得时间太长了,于是我就选择了一条捷径,读原版英语书,书读得多了口语水平也自然上去了。 关于赛事 记者:在近期的一些国内外比赛中,您有时不上阵,有时上阵也只参加接力项目的比赛,这是为什么? 杨扬:现在队中队员是新老搭配,因为我的主要任务是带领新队员,让她们尽快成长,挑起大梁,所以有时我会根据教练的安排与年轻选手上阵,或者我把机会让给她们,让她们多锻炼多磨练,我与她们一起参加接力赛,目的也是传帮带。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队的老对手韩国队? 杨扬:目前她们已完成新老交替过程,新队员已成熟,已挑起大梁,她们平均年龄在十七八岁,技术比较娴熟,很有拼劲,整体水平不在中国队之下,在今后的国际比赛中,她们仍是中国队的主要对手。 记者:您又如何评价您的队友? 杨扬:我的新队友进步也挺快,她们年纪小、拼劲足,很有发展潜力。像王蒙、付天余等小将就表现的很突出,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系列赛圣彼得堡站比赛中,付天余就战胜了我,获得500米冠军。我相信将来的中国队仍是世界强队之一。 关于退役 记者:年轻选手在成长,您的学业也挺忙,是否考虑退役问题?杨扬:这要听从组织的安排,不过我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我是一个比赛型的选手,舍不得朝夕相处的队友,舍不得充满挑战的赛场,我不可能轻易退下来。记者:当年美国的速滑选手海登和布莱尔年届不惑尚在拼搏,还不断夺得金牌,您是否像他们那样拼搏进取?杨扬:他们的确是我学习的榜样。如果让我选择的话,近期绝不能退役,起码我要拼到2006年都灵冬奥会,我相信那时我仍有夺金的实力。记者:我发现您走到哪都要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上网还是记日记? 杨扬:主要是上网,查看一下比赛成绩。前几天,中国队因签证问题而未能参加意大利站比赛,所以我要上网看看这次比赛的情况(杨扬在参加我报业集团庆典期间,所下榻的宾馆房间不能上网,她就到其办公室上网)。 记者:最近有哪些比赛任务? 杨扬:明年初回家乡代表哈尔滨队参加全国十冬会,接着随中国代表团到日本青森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五届亚冬会。 关于母亲 记者:您的性格很像您的母亲,将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到训练中,是这样的吧? 杨扬:是的,我母亲为了培养我和我的妹妹,的确吃了很多苦,我也潜移默化地学到她的吃苦耐劳精神,这对我的训练和比赛影响很大。每当我在外地或国外夺得金牌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立即向她老人家报喜。当我在盐湖城冬奥会夺得金牌时,我在电话这头边哭边向她报喜,她在电话那头早已泣不成声…… 记者:您经常回来看望她老人家吗? 杨扬:因为训练和比赛的缘故,很少有机会回家探亲,尤其是春节。其时我很想家,我特别想吃家乡的饭菜,如酸菜粉、大米查子粥什么的。 关于爱好 记者:您除了学外语和上网之外,还有什么爱好? 杨扬:我特喜欢冒险,具体地说就是喜欢野外露营。有一次在美国比赛之余,我就和几名同伴闯到大山里,并于当晚露营在那里,很富于挑战与刺激,这对培养自己的意志大有益处。 关于情感生活 记者:冒昧地问您,您现在有男朋友了吗? 杨扬(笑):有了。 记者:他是干什么工作? 杨扬(笑):与体育搭边。 记者:在哪个城市? 杨扬(笑):山海关以里。 记者:啥时结婚?杨扬:我还没有想过,我感觉我的运动生涯还很长。 本报记者 梁学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