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国围棋甲级队联赛于上周日落下帷幕。重庆队提前一轮卫冕成功,第四次问鼎冠军。回眸围甲这个赛季,不论是四大豪门的争雄,还是四支有降级危险队伍的保级,不论是超级外援秀围甲,还是围甲成为外援坟墓,不论是表面的花团锦簇,还是背后体制的稚嫩不足,本届联赛都是最成功的一届。
现在让我们在聚焦来年、关注明天的同时,先找找过去的岁月,看看围甲联赛让这黑
白世界变得有多么精彩,想想我们如何让围甲更快地走向职业化,走向辉煌。
高额投入空前繁荣
本届围甲联赛,从整体上看,赞助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680万元左右,是投入最多的一届。参赛的12支劲旅首次全部获得冠名权,12支队伍中过百万的达到8家,在围甲这是史无前例的;从个体上看,各队的赞助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赛前的招兵买马提供了充足的奖金基础。不提重庆队、云南队,就从两支升班马的财力情况上我们就可见一斑。浙江新湖队的基本赞助费90万元,而请李昌镐、河野临的费用还不算在内。深圳喜悦洋参队的赞助费高达150万元,这么雄厚的财力使他们轻易地便将曹薰铉招致麾下。
赞助额的提高,说明企业看好围甲,围甲存在商机,围甲市场还有潜力可挖。浙江新湖队大卖主场,将主场搬上黄山,放入校园,是挖掘围甲资源经典的、成功的战例。可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多数赞助商的投入还是凭他们对围棋的一份难舍之情,一份执著的热爱。在蒸蒸日上、空前繁荣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围甲要生存、要发展,靠人情、靠关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坐吃总是要山空的,围甲要走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市场化,实行俱乐部制,自谋生路,开拓市场,以棋养棋。
外援作秀名重于“力”
从赛前的疏通引导,到赛中的闪亮登场,再到赛后的交流学习,本届围甲联赛引进韩日外援着实让人们兴奋了一把。媒体大张旗鼓,商家绞尽脑汁,棋手跃跃欲试,棋迷欣喜若狂。然而看一看外援在本届围甲中的表现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李昌镐、曹薰铉、林海峰这三名棋手本次是以特邀棋手的身份出战围甲的他们只能下四盘棋,而他们的胜率却只有50%、75%、50%,成了中国新锐棋手练兵的对手。而像河野临、朴升哲这样的年轻棋手胜率连50%都不到帮助棋队争夺名次更不能指望他们了。面对这样的战绩,棋队并不介意,四盘棋在22轮比赛中根本算不了什么。商家也不着急,扩大了影响,吸引了注意,这已经足够了。邀请外援已经超出了来下几盘棋的意义。可以说引援重名不重“力”。
记得七八十年代,都是我国棋手“东渡”学艺,而转眼间到了21世纪,日韩棋手竞相登陆中国围甲。韩国棋院眼见超一流棋手参加中国的围棋比赛,担心被偷学了功夫,也效仿中国要举办联赛。沧桑巨变,让人产生不尽的骄傲和自豪。我们相信,随着外来棋手对中国比赛规则的适应,中国围棋“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进一步实行,围甲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中国的围棋围甲联赛必定能像意甲一样成为世界大腕争奇斗艳的舞台,中国也必定会成为世界围棋的中心。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这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赛季,相对于全国足球甲A联赛不升不降的尴尬,围甲联赛要好看得多。虽然最终还是重庆队笑傲群雄,但不能否认本赛季是重庆队夺冠形势最为严峻的一个赛季,尤其是升班马浙江队成为半程冠军,云南、上海的紧追不放,使得重庆队的卫冕显得困难重重,危机四伏。河北、福建、平煤、深圳四支队伍的保级之战似乎比夺冠之战还要精彩,降级的悬念到最后一轮才揭晓,更为有趣的是深圳最后战胜浙江队本以为保级在望,没想到不但没逃脱降级厄运,反给云南做了嫁衣裳(云南上升到第二名)。平煤则是后劲不足,褪去黑马的本色,最终垫底降级。
长达22轮的较量,成绩是实力的试金石。实力不行,就要降级。围甲的竞争规则遵循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一真理。对棋队是这样,对棋手也是这样。河北队邀请的外援江铸久,屡战屡败,联赛第一阶段出场5负1胜,可是后来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这是为什么,竞争上岗使然。北京队更有一套办法,胜者奖励2000元,负者一分不得,连胜三盘另有奖金,胜率不合格就得被换下。这种奖罚分明的机制,使得棋手个个都有危机感,端正了对围甲的态度,用在棋盘上的精力自然也多了。
人才储备已成急所
科技以人为本,围棋也不例外。联赛还没有结束,各队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物色棋手,招兵买马了。乙级队天津队总教练李亚春就接到了不少有这样意向的电话。而问问各队的领队,他们最愁的不是名次,而是没有人。中信队本赛季往下掉了一名,虎将彭荃租借浙江队,而又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替补,是中信队退步的重要原因。四冠王重庆队,明年也有了缺人的问题。重庆队的四员大将古力、周鹤洋、睦镇硕、刘菁没有一名是本土棋手,而刘菁明年还要转会到清风棋队,参加围乙比赛,在2003赛际开始以前找到一名合适的棋手是重庆队当务之急。资金雄厚的深圳队今年降了级,主教练梁伟棠除了依依不舍外,也只能慨叹“有钱也买不到人”了。
近一两年,实行俱乐部制、实行科学转会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要脱离专业运动队体制,使人才流动起来最重要的是有足够多的且有能力下联赛的棋手,关键在于培养人才。人才多了,实力雄厚的队有了更宽的选择,而弱小的队也可以将实力稍差的棋手转会或商借,赚来的钱还可以改善棋队状况。“僧多肉也多”,暗箱操作、相互挖墙角的现象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提到人才,我们就得谈人才的培养。而提到青少年,尤其是本土棋手的培养,我们就不能不提一下天津驾协围棋队了。天津队不像上海队、北京队有那样雄厚的财力,优越的地域条件,但多年来天津队一直坚持培养本土棋手的战略模式。像李康、牛雨田、张学斌都是天津土生土长的棋手,由李亚春一手带大,现在他们入选了国少队,在围甲市场上也是众多棋队渔猎的对象。还有张立、杨冬、贾债等年龄虽小却实力不凡的棋手,他们未来的潜力也不可限量。青年棋手“绩优”,少年棋手亟待上市,儿童棋手如雨后春笋,天津围棋已经形成一种强大的厚势。虽然天津队在围甲联赛中遭受过一些挫折,但年轻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量变到质变,天津队总有一天会将这种厚势转化为优势,进而转化为胜势的。所以现正在“难为无米之炊”的其他各地方棋队不妨借鉴和学习一下天津队这种层次清楚,梯队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迟昕欣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