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本届奥赛的中国记者只有三个:人民日报体育部的李中文、中国体育报的专职国际象棋记者陈君和本报记者,还有一个编外记者:林塔国际象棋网站站长林塔。听队部讲,国内也有记者把国际长途打到布莱德,但为了使队员不受干扰,所以队员的房间号没有透露。出发前,我在官方网站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和WENZHOU DAILY。报名的本来还有中央电视台的两位,大概是赛程长、传图像又不方便,所以没来。
大约有200左右记者采访本届奥赛,以文字居多。赛场里见到的摄像机只有两三架,大约是斯洛文尼亚国家台、俄罗斯国家台、BBC。(我想比赛要是在国内,十来架摄像机大概没问题)。文字记者大部分在新闻中心发稿。新闻中心设在赛场后100米的一栋白色小楼的一层,楼梯口有两警卫把守,非证莫入。底层是古董国际象棋展、国际象棋邮票、首日封展。
新闻中心设有8部国际长途电话、35台电脑、24个手提电脑接口、2台打印机、4部传真机和一个大屏幕,并免费提供矿泉水、果汁、饼干、苹果。下午发稿高峰期,这里几乎满员,人人埋头干活,偶然交流一下,那种气氛竟和赛场差不多。这里讲述多种语言,英语、俄罗斯语、印度语、西班牙语,等等,工作人员讲斯洛文尼亚语,我和国内记者讲中文,交流一律英语。中心有时发书面和口头通知:何时何地有新闻发布会,注意事项,大概还有什么活动。我反正一次都没去,去了也是白坐着听不懂。
第一天碰到的英国女记者大概有六十来岁了,腰都弯了。她和棋手们很熟,路上碰到伊万丘克,两人亲了又亲。我在赛场见到她找卡斯帕罗夫要签名,竟然被拒绝了,后来当然签到了。一个菲律宾记者非常有亲切感的和我们聊天,他说他的父亲是厦门人。一个意大利老记者留着白胡子像圣诞老人,见我在上中文网站,很热情地打招呼,我说温州的皮鞋和服装和意大利有交流,他表示知道,并说有朋友去过温州。我的工作台邻居土耳其记者ALI帮我解决了发图片的技术问题,为了感谢,我送他温州的“虎牌”打火机,他喜笑颜开,立马到室外吸烟去了。
昨天下午写稿写累了,便到湖边散步,到古堡参观了一下。回来时觉得新闻中心气氛不太一样,有一堆官员,还有摄像机跟着。棋队外事干部小田向我暗示,原来是棋王卡斯帕罗夫来了,他在俄罗斯记者的电脑前谈论着棋局,脸色像在赛场一样凝重,不怒自威。我赶紧站在棋王后面,让小田给我拍照。
温州日报本报布莱德专电特派记者朱闻武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