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丹琳要是不说,没有人看得出她是“会家子”;她要说了,就更让人惊讶:这么一个眉清目秀、斯斯文文正当花季的小姑娘,身高1.67米,体重51.45公斤,居然是市运会青少年组52公斤级女子柔道冠军。
为期3天的市运会柔道比赛(青少年组)昨天闭幕,在虹口体育馆的比赛现场,来往走动的选手中常常可见像汪丹琳那样窈窕的女孩子,也有高大魁梧的男生。“一般人常有误解,
说起柔道选手就以为必定是五大三粗,其实呢,柔道项目本身要分级别,柔道又特别讲究技巧,所以,练习柔道决不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副裁判长胡美琪认为首先要纠正的就是常人对柔道的偏见。
虹口区的柔道水平在全市向来数一数二,本届市运会,虹口代表团总分第一、金牌数第二。虹口二少体的柔道队主教练周是汪丹琳的启蒙教练,这位来自一线的教练员说起柔道选材之道,有一句最直白的话:“面孔聪明的总能练出成绩。”上个月他们队里刚有三棵苗子被选到市队。其中一小伙子身材条件奇好,1990年出生,四年级被选中时就有1.82米,125公斤,现在刚念初一,已经是1.92米、100公斤。柔道练了两年半,人长高了,身体却结实灵活了。在市队训练,他也能和大家一样一口气跑完20公里。
不过,搞体育的一定得吃得起苦,像汪丹琳小小年纪,每天两个半小时的训练中,光是背负投一天就至少要摔100个;搞体育还要家长支持,“丹丹训练中一次右手肘部骨折、一次左臂肩部骨折,家长却不吵不闹,非常支持。”3天比赛期间,丹丹的父母每天都来看女儿和队友的比赛。“上海人当然可以练好柔道,练柔道要敏捷灵活,上海人怎么不行?”一说起上海人柔道水平,裁判长、国际A级柔道裁判夏双喜的语气斩钉截铁。上海的柔道裁判水平在全国数第一,有三名响当当的国际级裁判,但上海的柔道水平却由于体制和投入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此次参加青少年组柔道比赛的共有来自14个区的291名运动员,足以证明上海柔道项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成人组却被取消,也说明了成人项目的青黄不接。
上海市女子柔道队主教练巫淮安忙着在市运会就地取材,“最近,上海市体育局正在讨论重竞技项目的归属,等交接班全部完成后,我们就能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上海人搞柔道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巫淮安透露了上海柔道运动发展的一线曙光。(本报记者俞剑)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