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了16天的亚运圣火终于熄灭了,本报两位特派记者昨日与中国体育代表团最后一批归国成员一起凯旋。十几个日日夜夜的疯狂战斗,让他们的脸上留下了疲惫的印记,但更多的是掩饰不住的激情与自豪。听一听他们的心里话吧,或许我们对亚运会、对釜山有更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韩国釜山工作的两个星期,无论何时何地,你总是能够感受到300万釜山市民对亚运
会的深厚感情。正是所有釜山人的真情付出,才使得我们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客人,感到一种家的“温馨”。
在釜山市的每条主要街道上,你都可以看到高悬着的亚运会宣传旗帜,而且,这些旗帜每天都有工作人员负责维护,一旦发现有污渍和破损的情况,都会及时更换,决不让一丝的瑕疵破坏亚运会的整体形象。
在亚运会工作的每一天,你都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志愿者,他们每天风雨无阻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来自亚洲各国的观众、记者们服务。这些志愿者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而且亚运会组委会也没有给他们提供任何报酬,但是仍然有众多的釜山百姓自愿站出来为亚运会服务。难以忘记在新闻中心广场上为我们指路的70多岁的残疾老人金旭泰,难以忘记冒雨近20分钟将我送到地铁站的大学生李京珉……正是在他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之下,釜山亚运会才能够在亚洲各国的记者心目中,留下如此美好的印象。
六年之后,北京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了,咱们青岛也将成为帆船、帆板项目的分赛场,届时,青岛也将需要大批的志愿者为在家乡举办的奥运会服务。只要到时候我们的青岛市民都能够以热情、细心的精神对待每一位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朋友,相信在青岛举办的奥运会比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本报记者 张强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