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今次之“假球”与泛滥足坛之假球有本质不同,后者是以结果(比赛最终比分)攫取金钱,而前者只是结果(比赛最终成绩)途中的一个技术手段(选择对手)
文/嘉痕
中国女排在刚刚落幕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以连打两场“假球”而引起轩然大波。
在德国举行的该项世界大赛中,被视为夺标大热门的中国女排,在第一阶段以直落三局负于被看作“鱼腩部队”的希腊队,当即哗然。韩国《世界日报》记者李敦成目击了这一匪夷所思之场景,他向中国队主帅陈忠和当面发难:“中国队故意输给希腊队后,不觉得有违体育道德吗?”
然而,几日之隔,当中国队故伎重施,以0∶3再次故意输球时,同一个李敦成却缄口不言了。事后他解释道:所以如此,是因为第二次输球的受益者是他的祖国。原来,由于韩国意外地负于保加利亚,如果实力强于自己的中国队不放水,韩国将与八强无缘。
世界女排锦标赛采用先分组循环赛,而后八强淘汰赛的独有赛制,前者只决定八强的产生与对阵排序,从而使进入八强无虞的强队有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多年来,一直以夺回久违的世界冠军为志向的中国队,在陈忠和掌军后处于上升趋势,而环视天下,忌惮的惟有两队——人高马大的俄罗斯队与堪称“俄罗斯二队”之意大利队。有媒体指出:中国女排先后二“败”,第一败是躲俄罗斯,二败是避意大利。而陈忠和后来泄露天机,底蕴还多——“(如不佯败希腊),我们就和美国、德国、荷兰一块(同组)了。我的队员还不成熟呀,输给美国不出奇,如果再多输一场,恐怕就像日本队那样连前12名都进不去了。”
据透露:还在国内时,手捧赛程及各队分组名单的中国女排已认定在循环赛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拿小组第二是最有利的,而这意味着这两个阶段皆不可全胜,亦即需佯败二阵。应该说,这一战略性选择相当漂亮,因为当今女排公认的四强中、俄、古巴、美国,中国居然从头至尾可以避开俄、古二杰,只在决赛阶段方与自己今年的多次手下败将美国交锋。如果不是新近崛起的意大利队在半决赛挡住中国队去路(这也与当执古巴籍裁判之多次误判不无关系),中国女排此刻怕已重夺世界冠军而正受国人与媒体之顶礼欢呼,而没有“打假球”之非议。
不幸的是:中国队最终由于输给意大利而不得不在三四名争战中与苦手俄罗斯直面,从而再折一阵(获第4名)而使自己暴露在媒体的火力之下,两场“假球”的后果也在发酵。
两场“假球”的受害者纷纷向中国队抗议乃至作出更激烈的动作:
——中国队第二场输球既躲开意大利也等于选择了巴西,而作为前世界亚军的巴西队皆认为是奇耻大辱,在以大分2∶1领先时被中国队翻盘以2∶3被淘汰。之后的双方队员例行握手时,巴西队员全无友好可言,有的队员还竖起中指作出侮辱性动作。而类似的下流动作刚在中国足球甲A联赛中导致北京国安队的周宁受到停赛多场及巨额罚款之重罚。
——在赛后新闻例会上,巴西女排队长凯瑟林哽咽的痛责令观者动容:“中国队作为夺冠热门,不该故意输球以选择对手,这样的球队不配成为冠军,这样的行为伤害了排球运动,伤害了作为排球运动一分子的我们。我不知道中国队会不会赢得冠军,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不会为她们加油,而是为她们喝倒彩。”巴西队主教练莫塔则难抑激愤地质问:“我真不知道在中国人们如何理解公平竞赛这个概念!”另据新华社报道:巴西排协主席格拉萨也将就中国队打假球向国际排联提出正式抗议。
——更糟的是:人心向背也逆转。在中巴生死战所在的柏林施莱亚体育馆,7000人中居多数的素来友华的当地观众近乎一面倒为巴西队鼓劲,“巴西队获胜的第2、第3局结束时,更有众多观众起立为之鼓掌祝贺。”
两场“假球”反响之大远远超过陈忠和及中国队教练组之预料,尤其是国家体育总局也站出来公开批评,等于抽掉了陈忠和们当初战略选择(主动输球以选择对手)这一纯技术动作的正当性,对中国女排的震撼更大。
应该着重指出:中国女排今次之“假球”与泛滥足坛之假球有本质不同,后者是以结果(比赛最终比分)攫取金钱,而前者只是结果(比赛最终成绩)途中的一个技术手段(选择对手)。在这一点上,前者像中国乒乓球队当年的让球。
之所以联想到当年,是鉴于女排今天之“假球”应放到更大的范畴去进行思索,以对当今各种形态的假球进行梳理规范。比如不久前韩日世界杯足球赛,韩国队小组赛最后一仗即使输给葡萄牙人也可跻身16强,且可“作掉”美国队。而韩国人兢兢业业以一球获胜,引起我们体育评论员的非难,可知我们今天打假球的冲动已深入到何等层面,有必要进行总体的思索。
中国乒乓球队的让球当年很出名。当时在重大比赛,举凡中国选手在淘汰赛重要阶段碰头,而胜者下一轮要面对外国选手,球队大多要议决胜者,而依据是谁更可能战胜下一轮的那位老外。这时,教练组要从“下一轮的必胜”出发,考虑火并的两位中国选手谁更能承担“必胜”之重任,从打法、素质、经验以至以往战绩做综合考量,以定取舍;即便是中国选手对圆,个别时候也会考虑谁获胜更有益于国家荣誉。如盛传庄则栋三度蝉联世乒锦男单冠军,与队友李富荣之让球成全有关;还有时,中国队已经笃定夺金,也会从照顾面(如已有队员在他项夺冠)及奖励有功者出发,来进行奖牌的内部分配。
笔者1987年在印度新德里采访第39届世乒赛,便遇到第一例不服从让球之恶例。当时女单半决赛中只有韩国名手梁英子一人,且与她的克星中国好手焦志敏对阵,另一边则是何智丽与管建华阋墙。两人遵照队里决定视焦、梁赛果后结束比赛。而由于管建华此前淘汰了对中国队威胁最大的“朝鲜第一人”李粉姬,功劳比没有参加团体赛的何智丽要大。也许正是担心一旦焦志敏胜出(当时焦直落二局领先梁英子),内部分配恐自己必成牺牲品,何智丽以真打对假打,待管建华醒悟,亦为时已晚。尽管中国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及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富荣闻讯赶来,何智丽仍毫不手软地收拾了管建华。
当年的让球也不无非议,除让球的目标——外国选手不满,奉命让球甚至不止一次让球的个别中国选手也略有微词。不过在举国体制下,国家荣誉高于一切,让球正是在国家荣誉下获取了正当性。那么,今天该怎样评价?今后是否还沿用让球?是否界定:容许中国人(球员)与中国人(队)间的让球,不容许中国人(队)与外国人(队)间的让球——一如中国女排今日之所为?!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