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9月11日电
新华社记者毛海峰王利
“接纳、尊重和归属”替代了“更高、更快、更强”。在此间举行的全国第三届特奥会上,爱心和亲情成了运动场上的主旋律,沉甸甸的金牌成了爱的附属和衬托。
“特奥会与其说是一个竞技场,不如说是一个全国智障人士交流的大平台,”一位陪同儿子参加特奥会比赛的母亲对记者说,“由于特奥会,我的儿子有了一个别处得不到的、非常活跃的社交生活。我们在这里度过了更多的欢乐时光。”在特奥村和比赛场上,记者看到很多父母亲看着自己子女活跃的身影都流下了眼泪。
智力障碍的子女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不幸的事。一位家长在描述获悉孩子诊断出有智障的感受时,觉得“宛如有一把刀子插在心里”。痛苦、失落感、恐惧、迷茫,使人几乎陷于崩溃。他常常问自己:“等孩子长大了,他会怎么样?会上大学吗?能恋爱成家、享受人生吗?我死了,他会怎样?”
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家长都觉得,刚接受这个残酷事实的时候,自己会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受。受不了孩子生活在他人异样的眼神中,不愿孩子在公开场合露面,孩子逐渐成了同龄人中的孤独者。
“此时,交流成了重要的手段,”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智障教育专家柏立华对记者说。为避免孩子在外面受到伤害而关在家里,可能会使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父母应创造条件让孩子早一天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特奥会正是提供了这么一个大范围交流的场合。
不少教练告诉记者,很多智障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非常木讷羞涩,常一个人呆在一旁看其他队员锻炼,平时也很少与人交谈。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才逐步敞开心扉。现在队员与队员之间、队员与教练之间,已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原先沉默寡言的队员,也变得活泼多了。体育运动成了队员之间交流的最好方式。
为使更多的智障人士有经常性的交流,本届特奥会特别发起了家庭领导论坛,鼓励拥有相同关注、问题和生活经验的人联络起来,形成一个超越比赛场的大家庭,让特奥会带来的这个交流平台一直延续下去。
“在这里,每个家庭成员将不再孤独,可以找到一个能得到接纳、尊重、归属感的地方,找到一辈子的希望、庆祝、骄傲、支持和友谊。”(完)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