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的广州,既没有成为羽毛球“7分制”的坟墓,也没有成为它的天堂。由于各队意见分歧过大,国际羽联(IBF)年会未能就是否实行“7分制”展开投票,202位代表惟一达成一致的意见是:将决定权完全交给理事会。面对新赛制仍然“悬而未决”的现状,国际羽坛众多人士认为,一局多少分,其实并不是增加羽毛球吸引力的关键。
国际羽联当初之所以决定在得分问题上“改弦更张”,主要是因为3局15分制实在是“
熬人”。1997年世锦赛男单决赛,中国的孙俊和丹麦的拉斯姆森鏖战两个多小时才决出胜负,孙俊甚至为此累得抽筋。团体赛就更恐怖,一般都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尘埃落定。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观众,无论是转播还是赞助商,面对这样的比赛只能是望而生畏。在世界体育商业化的大潮中,羽毛球的发展相对逊色得多。于是,国际羽联才捞起了“7分制”这根救命稻草。
然而事实上,救命稻草并没有立刻发挥明显的作用。IBF实行新赛制的直接目的是缩短比赛时间,可是像本届汤姆斯杯丹麦对韩国这样的比赛,4个多小时的时间长度仍然令许多观众和记者苦不堪言。其他比赛虽然比较“干脆利落”,但是总用时仍不少于3个半小时。
缩短比赛时间是为了增加观赏性,可是自“7分制”实行以来,许多教练和队员反而认为比赛不如以前刺激。中国队主帅李永波就认为“7分制”中一局比赛太快,许多选手来不及发挥水平就被人“拿下”了。如此快速的对局,队员的许多战术没有机会实施,在打法上也容易趋于单一,当进攻主宰了一切之后,“百花齐放”的局面也就随之凋零了。这样,观赏性增强的可能也就不复存在。
那么,是否应该退回到“3局15分制”呢?如果产生这种“倒退”,那只能说是羽毛球的悲哀。印尼出于对老将、如叶诚万等人的“保护”考虑,其实是支持这种后退的。但是“一成不变”在变幻莫测的羽毛球世界里,绝对是不可取的。正如国际羽毛球球员联合会主席拉尔森所说:“不改变,就等于谋杀羽毛球的未来。”
激进的“7分制”不行,保守的“15分制”也不行,丹麦、英国提出的“9分制”折衷方案,又令人担心会弄出“四不像”。这就是IBF年会无法就新的得分制作出决定的原因。这也正好证明,得多少分对于改善羽毛球的未来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国际羽联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认为7分制“更刺激”或者“更无趣”的观众比例相差无几。这就是说,IBF致力于用改变得分来吸引观众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目前看来,改变得分只是使得羽毛球风格倾向“进攻”或者是倾向“防守”。但是一方面,更多的进攻不一定会激起观众的审美欲望。没有过渡球,没有防守球,没有拉锯战,更没有“死里逃生”,这种比炸薯片还干脆的体育比赛怎么能让人产生美感?而另一方面,更多的防守则会使再多的美感也要被冗长的来回球和没有尽头的比赛时间给磨个精光。
因此,也许鼓励“攻”或“防”并不能从本质上提高羽毛球的观赏性。如何使比赛更流畅,使规则更简单,怎样让电视解说员有更多的话可说,才是羽毛球吸引转播和赞助的正确道路。泰国副总理、IBF主席达巴兰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改变得分制并不是提高羽毛球市场价值的惟一办法,这也是IBF代表“放心”把表决权交给理事会的原因。在辩论激烈的本届年会中,也有代表提出,为什么不通过修改其他规则来达到此目的。比如,现行的发球规则过细,球员一不小心就是“过腰”、“过手”或者“脚移动”。这会直接导致发球权的频繁轮换,也就使得比赛冗长无聊。所以有亚洲代表建议,不妨就从发球“下刀”,或许效果比7分制、9分制还要明显。排球的“每球得分制”就是成功的先例,虽不可照搬,但可以借鉴。
5月18日,国际羽联理事会的26名理事肯定会就得分制拿出一个最终的“官方说法”,但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方式,只要羽毛球的未来能够变得更加精彩,每局几分制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彭延媛)
订阅世界杯快讯,第一时间知世界杯、中国队消息!
世界杯短信游戏多多:点球大战、足球经理、世界杯大富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