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起,北京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两处大型奥运会设施的规划设计方案。从规划部门发布的招标文件中,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原来在申奥报告中以标志性建筑身份出现的超高层建筑世贸大厦双塔,这次并没有列在招标项目范围之内。
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工程规划部副主任的黄艳,同时也是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的副主任,在征集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的报名现场,她以主办者的身份解释了双塔没
有在招标文件中出现的原因:当时的规划也是一个概念性的规划,设计一个双塔不一定非要做这样一个东西,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城市中轴线的北端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对于这个标志性的建筑、构筑或者是其它的方式,到底用什么方式来形成,在标书里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说这里是北京市非常重要的地段,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具体怎么弄,我们觉得是依靠建筑师的想象和建筑师本身的创造力来完成。
黄艳主任一再强调,这次公开征集规划设计方案是对原来申奥报告中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调整,这次对双塔设计的调整某种程度上也是与奥运场馆整体建设规划的原则一致的。在招标文件的显著位置上,记者看到了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即要考虑奥运会的建设和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延续和发展城市中轴线,体现文化内涵;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宗旨、近远期规划建设结合,预留发展空间,同时(规划)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开发运营。
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真正要承办下来,我们必须要跟城市的长远发展,必须要跟我们国家的状态整个结合起来。雅典、悉尼、巴塞罗那都是这个策略。我们现在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和城市的长远发展结合起,第二,很多的技术因素要更进一步地考虑进来,融资的因素要考虑进来。申奥报告中的北京奥运场馆规划方案是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完成的,其中,担任双塔总设计的就是第三设计所的副所长姜维,面对双塔没有出现在招标文件上的现实,这位曾经为两栋建筑的设计几易其稿、耗费心血的设计师又是怎么想的呢?“我觉得被修改掉也可能是一种进步。”他说,我们设计人员考虑更多的是概念的设计,希望是一个标志,这个标志多高合适是通过一些建筑的考量,认为五百多米合适。现在就要考虑五百多米,我们到底要花多少钱来建造,建造它到底有没有这种必要性,从经济上各方面考虑有没有必要性,而且谁会来建造它,将来怎么用。我们就要把它具体落实,把它科学化系统化。那么,按照招标文件提出的框架,新的规划设计方案与原有方案将会有哪些明显不同呢?黄艳主任介绍说,一是增加了对文化设施的需求,如招标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青少年宫”的规划设计要求;另一个就是第一次明确了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定位,是“集体育、文化、展览、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配套有商业、酒店、会议等服务设施的多功能区域和充满活力、市民喜爱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这些新增加的内容都将让奥运场馆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很重要的一点,2008年只是一个月的赛事活动,赛事活动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大型赛事完了以后,到底这个区域应该怎么办,居民到底需要什么,这是第一要考虑的原则。
在采访中,原方案的设计者和规划部门都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对交通的处理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难点问题,他们期望通过这次公开征集,设计大师们能够在这方面提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换句话说,谁能够出色地解决交通疏导问题,谁就有可能在这次征集中取得好的成绩。规划就先说这些,我们再来说说钱的问题,这么大的规划,这么多的建设项目,钱从哪儿来?(经济半小时记者/孙岭)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