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弈之道
在棋界,体育报的围棋版比围棋专业媒体做得好,是圈中人士的共识。
曾经沧海难为水
也许是一种巧合吧!动笔写这篇文章的第二天(2001年12月17日),我在午休时发现当天出版的《体坛X报》(以下简称“体坛”),居然没有围棋版--这期报纸必须报道三星杯常昊痛失世界冠军(2001年12月14日),以致我猜测“体坛”的编辑出了什么问题。一个电话打过去,编辑道出了实情:原来昨晚他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版面被调整得只剩下两篇稿子:一篇国际象棋诸宸夺冠、一篇围棋评论,原因是报纸上了大幅广告,加之常昊落败。
没想到围棋在“体坛”这么悲惨!--几天的劳动成果被删掉了大半,而且是一年都没几回的世界大赛决赛报道,编辑当时郁闷得不行。郁闷归郁闷,但版面被“枪毙”大半后他还不知道怎么向作者解释。
“封杀”三星杯决赛报道,可以说是“体坛”冷落围棋的一次爆发,在偶然中有一定的必然性--“体坛”与围棋有一段并不美好的试婚。
2001年初,“体坛”隆重推出围棋杂志《棋道》试刊号,意在围棋市场投石问路。由于试刊号销售不理想,极大地降低了“体坛”对围棋市场的预期,更打击了“体坛”继续办这份杂志的信心。2001年五一节前夕,《棋道》夭折。对于《棋道》的昙花一现,“体坛”相当低调,虽然没有在棋界引起轩然大波,但“体坛”对《棋道》的运作一时成为棋界人士的笑柄--没有耐心。当然,“体坛”趟过围棋杂志的浑水,为这次“枪毙”三星杯决赛稿件埋下了伏笔。
赶马的人很辛苦
去年8月我在贵阳与广东某体育报编辑一起吃饭聊天时,他曾自豪而骄傲地说:1999年以前,互联网上有60%的围棋资讯出自他的手笔。虽然有点抬高自己,但他们重视围棋报道有目共睹。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围甲创立后,他们对每轮围甲都用一个整版来报道,在全国绝无仅有,这无疑推动了围甲的发展。
赶马的人很辛苦,但骑马的人并不领情,这种现象在中国并不鲜见。虽然他们很卖力地为围甲吆喝,但围甲的组织者对他们并没有什么“青眼”,更无额外的表示。最令他耿耿于怀的是,当年围甲领队总结会他主动要求参加,但围甲的组织者没有搭理他。“我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只需往返北京的机票,与领队们一起碰碰头,交流交流。”那位编辑如是说。
世事无常。在激烈的体育媒体竞争中,该报因吃了一个官司而元气大伤,惨淡经营一年有余,乐观的他虽为该报效力了五年,但他只是一位兼职编辑,仍在苦苦等待最后的结局。
围棋从某报消失
进入新世纪,北方某体育报在市场竞争中率先不支,主力干将相继出走。在该报围棋编辑“转会”前,由于总编不喜欢棋类,他们在版面上作了调整--2000年奥运会前夕,围棋这个非奥运项目就从该报上消失了!一家体育报的围棋版面没了,中国围棋也少了一个扩大宣传的阵地。
体育媒体和围棋的故事远不止这些,仅写这三家报纸也许挂一漏万。
(二)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订中国队与世界杯新闻 国脚动态随时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