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日结束的全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决赛中,由青岛市军体校输送至省队的我市年仅20岁小将杨晓靖一举击败卫冕冠军河南选手任彦兵,夺得85公斤以上级冠军,改写了我市没有“散打王”的历史,赛后著名散打教练曹茂恩认为,杨晓靖在这次散打王争霸赛上的突破,意味着青岛的散打运动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重新崛起。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青岛散打运动员曾是我国散打运动的一支重要力
量,尤其在中、大级别上占有明显优势,青岛籍运动员遍布全国各体育院校和解放军、武警体工队,当年由曹茂恩教练培养的一批全国和亚洲冠军,像翟寿涛(现山东队主教练)、刘瑞强(现福建队主教练)、秦虎(现青岛东方武校散打总教练)等现在都已成为我国散打教练队伍中年轻有为的骨干力量。但是因受经费、场地、编制等方面的影响,青岛的散打运动在上世纪九十年底后期出现了人才断档现象,甚至一度出现在山东队中没有青岛运动员的尴尬情况。
1998年,当时年仅17岁、身高1米91的杨晓靖出现在曹茂恩教练的面前时,执教经验丰富的曹教练一眼便相中这个体重110多公斤但头脑灵活、身体并不笨拙的小伙子是个可塑人才。经过他不到一年的悉心调教,求贤若渴的山东队主教练翟寿涛便将杨晓靖选调进省队。1999年,杨晓靖首次参加全国锦标赛便获得90公斤以上级第5名,第二年便将全国锦标赛90公斤以上级的冠军据为己有,2001年因输给老对手任彦兵只夺得九运会预赛第3名,在今年的九运会上他一路拼杀功亏一篑屈居亚军。
这次杨晓靖能够夺得全国85公斤以上级的“散打王”,作为他的教练曹茂恩自然是非常高兴,他说,作为一名仅有10场正式比赛参赛记录的年轻人,能够战胜包括九运会冠军吴松录和卫冕冠军任彦兵这样一些经验丰富的名将而一举问鼎,这说明我们采取的“依托省队、借窝下蛋”的路子走对了。
由于散打项目已进入全运会并且所设金牌数呈上升趋势,因此引起各地对散打运动的重视,而山东历来是武术散打运动人才济济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各地争抢的目标,在今年的九运会和这次散打王争霸赛中,就有许多山东籍的运动员代表不同的队伍参赛,在进入决赛的6个级别的12名选手中,山东籍的运动员竟占了6人,有趣的是在每个级别中均有一名山东籍选手,除山东队的杨晓靖和刘宪伟外,其他4人分别代表解放军、广东、北京和宁夏出战。
如此多的人才流失原因何在?会否影响山东在全国散打运动中的地位?对此曹茂恩认为,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他说,目前在各地散打队效力的山东选手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虽然是山东人,但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家乡。像这次70公斤级亚军、解放军队的胡涛,他16岁进入少林寺塔沟武校学散打,17岁便被召入解放军体育运动学院。二是一些地方到山东的基层武校直接进行选材,像75公斤级的王涛就是广东队直接从郓城宋江武校选走的。三是该项,像代表北京的80公斤级选手、青岛籍的薛凤强和代表宁夏队的王旭勇都是从摔跤改练散打的。第四是因山东是散打运动“大省”,在个别级别上造成人员的重叠,但这种情况下离开山东的选手水平相对要差一些。尽管山东籍选手遍布全国,但山东队的整体实力并没有下降,在今年的散打王比赛中,山东队在6个级别的角逐中,共获得1个冠军、1个亚军和5个第三名,并且还拥有去年的“王中王”柳海龙,就整体成绩而言仍居各队前列。
作为青岛市军体校一名专职散打教练,曹茂恩今年被借调到省队并随队参加了九运会和散打王的比赛,他认为,由于人才的流动,现在已经没有哪支队伍可以一统“天下”了,尽管山东队在整体上还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也并不像前些年那样突出。作为有着散打运动雄厚基础和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青岛,在目前条件下,还应继续走“依托省队、借窝下蛋”的路子,把最好的苗子送到省队,让这些孩子们接受省队良好的训练设施和训练环境,尽快恢复青岛在山东散打运动的“龙头”地位。本报记者刘长周
    体育短信:中国足球彩票、世界杯与中国队、NBA与乔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