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荣誉主席何振梁在看完九运会比赛之后,明确表示:全运会不可替代。何振梁的话表明,全运会无论是内容或形式还是意义上都有存在的必要。其实,作为有“中国的小奥运”之称的全运会不仅是中国体育的一次大检阅,更多的是通过全运会可以发现人才,发现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亚运会及奥运会。可以说,九运会就是为明年的亚运会和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准备。
综观九运会的各个单项比赛,它们各有特点,各有得失。
举重喜忧参半
中国的女子举重独步世界举坛,从九运会女子举重的特点来看这种状况没有改变。更让人欣慰的是一些年轻姑娘将一批实力正如日中天的世界冠军拉下了马。这说明中国女子举重“江山代有人才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女子举重的地位无人能撼。
在这里,我们着重谈一下中国男子大级别举重。如果把浙江选手占旭刚在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77公斤级比赛中夺冠比作一支盛开的牡丹,综观第九届全运会男子举重比赛,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花将引众花开。”
中国男子举重比赛的成绩从来没有如此让人激动。中国举重协会秘书长钱光鉴为此兴奋地说:“成绩不错,值得庆贺!”
接连不断、覆盖7个级别的破超纪录是一个明证。在四天的比赛中,共有1人1次超1项世界纪录,4人6次超5项亚洲纪录,7人9次打破9项全国纪录。此外,还有2人4次超3项世界青年纪录,1人5次打破3项全国青年纪录。
更让人兴奋的是,在全部8个级别中,有5个级别的成绩“逼近”世界水平。62公斤级比赛中,广东选手苏飞翔夺冠的总成绩超过世界纪录2.5公斤;69、77公斤级冠军总成绩比世界纪录只低5公斤;56、85公斤级冠军总成绩与世界纪录也只有10公斤的差距。
男子举重自第一届奥运会起,便是奥运会项目,拥有多达8块金牌的举重一直是各国体育界竞争和关注的焦点。与女子举重独霸世界的情况不同,我国男子举重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占优势。针对这一现状,中国举重界决策层确定了“主攻中小级别,带动大级别”的战略方针。现在看来,这一方针正在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效。假以时日,在未来的奥运会上,具有冲击金牌实力的将绝不仅仅是77公斤一个级别。
主攻中小级别还要同时“带动”大级别。九运会举重赛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我国男子举重大级别上的“瓶颈”制约仍未突破。一组简单的数字就可以让我们看到其间的差距:94公斤级冠军、江西选手秦广的总成绩与世界纪录相差30公斤,105公斤冠军、江苏选手崔文华的总成绩低于世界纪录45公斤,而105公斤以上级的冠军、吉林选手韩文亮尽管已经将总成绩全国纪录提高了5公斤,与世界纪录的差距仍然高达47.5公斤。
羽毛球缺少“天王”
作为小球的羽毛球担负着为中国摘金夺银的重任,但从九运会来看,羽毛球的未来实在让人不敢乐观。
九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是23日进行的,对阵双方一个是解放军的18岁小将林丹,一个是即将与国家队说再见的湖南老将罗毅刚。这时候你不禁会问:夏煊泽、陈宏、吉新鹏、陈刚他们呢?这些当红小生都干嘛去了?
现世界排名第一的夏煊泽被老将罗毅刚挡在了决赛的大门之外;八运会男单冠军陈刚淘汰陈宏跻身4强,但在半决赛中又惜败给小将林丹;更意外的是,吉新鹏以两个10∶15败在了广东小将朱伟伦的拍下,并且在比赛中连犯低级失误,与平时以能拼善抢,逆境求生著称的吉新鹏判若两人。
眼看汤尤杯赛明年就要来了,顶梁柱们的这般表现,真让人摸不着头脑。虽说也有像林丹、桑洋这样的小将冒出来,但当红小生们如此的疲软状态,真让人担心当年阴盛阳衰的局面会重现。
无论是乒乓球,还是羽毛球,都是这样的形势:中国队的一线人马一拨接一拨地换,而其他国家的运动员都勇战几十年,风采依然不减。这不是人种的问题,印尼的叶诚万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这关键还是在精神上。不要老想着退役当明星,拍广告呢,还是去拍电影,这样心有旁骛的结果就是比赛中缺乏斗志。
董炯、孙俊的“下岗”,到夏煊泽、吉新鹏、陈宏“接过肩上的枪”,加上九运会上崭露头角的林丹、鲍春来,中国男单堪称人才济济,但就是出不来一位“天王”级的领军人物。董炯已经退出羽坛,九运会是孙俊的告别赛,而与他俩同期的叶诚万、彼特·盖依德活跃在国际羽坛,与董孙二者的接班人们继续作战。
田径难见春天
如果给九运会田径作一个评价的话就是“喜大于忧”。一项项全国或亚洲记录像“砍瓜切菜”般被打破。人们惊呼:“中国田径的春天来了!”
23日的田径比赛,三项纪录作古。可以说,23日的田径赛场上代表了九运会的大势。率先在比赛中让全国纪录作古的是八运会女子三级跳远金牌得主黄秋艳,她在三级跳比赛中以14米72的出色成绩,超过原来的亚洲纪录,并让自己稳稳地坐在了冠军的宝座上。黄秋艳在赛后表示,自己的表现并不能算是超水平发挥,因为自己早就已经具备了创造亚洲纪录的能力。她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的比赛中再接再厉,争取突破15米大关。
陕西年仅19岁的小将顾原,她在女子链球决赛第三次试投中,投出66米97的好成绩,打破原亚洲纪录,出人意料地获得了这枚过去被名将统治的金牌。湖南选手宋英兰则在女子400米栏中表现出色,以53秒96的成绩平原亚洲纪录。男子十项全能,辽宁选手齐海峰以8021分超过原来的全国纪录,这位“全能奇才”很有可能将我国在该项目的国际地位向上提高一大截。
然而,只要提起田径就不得不提马家军和马俊仁,九运会同样如此。在九运会上马家军风头出尽,夺金牌如“探囊取物”,虽然马家军表现得异常优秀,但总给人以不踏实的感觉。马家军仍然沿袭其“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品性。更何况,兰丽新药检不过关给马家军的辉煌留下了些许污点,马俊仁用“补钙补的”来解释只能是贻笑大方。
实际上,马家军现象折射出的是中国田径的普遍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的是一个疑问,如果把我们的运动员拿到国际赛场上能不能经受住考验?这确实是个疑问。如果想到这一点我们就没有理由为中国田径感到太乐观。
足球场上道理多
全运会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最为独特的一项国内顶级赛事的生命力是巨大的。
特别是在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之后,这项4年一届完全按照省市自治区行政划分组队的形式,显得尤为珍贵。据了解,这次九运足球赛事甚至惊动了国外媒体,被法新社称为“中国的小亚洲杯”。
全运会足球比赛是对原有的联赛队伍打乱重组,多少给球迷一种久别重逢之感。九运会要求参赛球员必须在20岁以下,场上超龄球员不得多于三人。所以使得比赛产生变数的可能性增大。在半决赛中,辽粤之战之所以能吸引大批的球迷观看,主要就是这种变数起的作用。
无论是半决赛中的山东上海之战还是辽宁广东之战,参赛队员是否参加过联赛以及上场的机会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的胜负。山东与上海之战,由于两家队员的实力比较接近,上述特点体现得不很明显。但广东辽宁之战却是上述特点的体现。球员分别来自三支甲A球队的辽宁队的队员是以足坛霸主大连实德为班底,加上辽宁和沈阳两队的精英组建的。队员不是现役国脚就是前国奥悍将,或是国青小将,可以说,这支辽宁队即便去打十强赛,也不会比米卢的国家队差多少。
相比之下,广东九运足球队从教练到队员除了临时加盟的李毅等3名甲A球员之外,大部分队员甚至连甲B联赛的经历也没有,广东队大多队员很久没有参加全国高水平的职业联赛对抗,拉开的差距在半决赛对辽宁的比赛中暴露无遗。缺乏甲A比赛经验的广东九运足球队,无论是对对方实力的认知定位,还是在战术制定和临场的机会把握上,都因为缺乏甲A经验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由于各省市对全运会的重视,又由于九运会足球冠军的特殊的计金牌方式(一块金牌算两块),使得足球冠军成了“香饽饽”,只要有实力争牌的无不全力以赴。所以,九运会足球的争夺尤为惨烈,惨烈的竞争也使一些人的心态发生扭曲,如范志毅的打架事件,杜威故意肘击高明,致使高明的鼻梁断裂等等事件都是足球比赛惨烈的体现。
不过,这种惨烈也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观赏性的提高,九运会足球没有了联赛中个别场次的疲塌,队员们无不全力以赴,因而使得场面极为好看,如果联赛中队员们也这么拼命的话,对中国足球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正如人们赛前预料的那样,九运会足球又上演了一幕新版“连沪争霸”的好戏。辽宁夺得冠军是得益于辽宁雄厚的后备力量和“霸气”,上海未能如愿是因了上海人薄弱的后备人才和“东北人一拿石头,上海人就跑”的懦弱。
赛后媒体把这场决赛夸成了“一朵花”,如果真能称得上是中国最高水平的一场较量的话,这只能说明,中国足球与我们的近邻日本的差距是越来越远了。这决不是记者个人的主观臆断,日本朝日新闻的资深体育记者惠藤公浩就坐在看台上不动声色地看完了这场决赛。赛后,惠藤公浩感叹:“中国球员和日本球员的差距就在于中国球员的失误太多。”本报记者王超
快来下载九运会精彩手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