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十一月二十四日电
中新社记者苏祥新
明天将落幕的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无疑将以巨大的成功载入中国体育史。在一片赞扬声中,对全运会的思考也在深入,那就是全运会要不要变革;如要,向何方变革?
全运会“变”声四起
新华社近日的一篇评论题目不失温柔地作成《全运会要与时俱进》。如果没有落伍,全运会何来与“时代俱进”之要?!故全运会之落伍,新华社不言自明。
人民日报网站刊登署名王海鹏的文章,题作《生来就姓“计划”,纯属劳民伤财?--试问全运路在何方》,更剖明:已四十二岁高龄的全运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近半个世纪前中国所处特殊环境(被国际敌对势力封杀)之于体育的对应结果之一,这已切近有关全运会一切论题之实质。
全运会以静制动
中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其势不啻于革命,锋芒所至,大有“适者存,逆者亡”之势,不久前的“入世”更加剧了这一趋势。
全运会也许是这一时期唯一“稳坐钓鱼船”依然故我的中国特大型事项,依国家意志而四年周而复始运作。同时面临逐年加大的冲击,九运会(占主导的成就自不必说)的局部乱像,诸如“兴奋剂屡禁不止”,裁判腐败多发,各省争金愈演愈烈,都带有“变化了的与不变者激烈碰撞”之痕迹。
全运会三大缺陷
全运会具有诸多优点,也有重大弊端,概括有三:
中国的改革,大到国家,中到企业,小到职工,皆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求取自存的价值,不仰他人鼻息。全运会固有特殊性,却也不可完全自外于国家整体改革之潮,此其一。
第二,全运会在奥运次年举办,二者赛项相同,而全运激争尤甚,等于“双中心”。国手要以奥运强弓之末出击,鲁缟尚且难穿,奈全运坚盾何?!这也是全球几乎只中国一家举办全运会的原因。
第三,各省市以全运成绩定体育官员沉浮,致各地莫不搏命相向,有些甚至不择手段,九运乱像,源概出此。
让全运“轻松”起来
全运会到了向沉重告别之时,让运动员、教练员乃至体育官员“享受全运会”的时候到了!
把全运会选手参赛年龄降到二十三岁以下是良方之一,这样,既可以把全运与奥运区别开来,也有助理顺奥运战略,把地方积极性导入推出新秀的大比拼中。
把全运办成“中国体育节”也不失为佳策,有如美国或日本,不搞各地金牌肉搏(四年一回的奥运已经足够),重在参与及合谐,让全运会变成海滩上的丽日和风,给国人惬意与温馨。
新世纪头一年,全运会到了抉择的关键之时。
快来下载九运会精彩手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