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延庆,浙江田径队的国家级教练,女子七项全能组的当家人。57岁的洪延庆正好与“神奇教练”米卢同龄,米卢有米卢的神奇,洪延庆也有洪延庆的传奇。这种传奇只要看一看文后的这张表格就能一目了然。一个老派的人洪延庆是个老派的人,他在总结浙江女子七项全能20多年长盛不衰的原因时,把事业心放在了第一条。而他用来激发运动员事业心的方法却是老得不能再老了——念报纸,讲故事。
比如讲刻苦训练,洪延庆就会讲一个老故事——过去国家田径队有个标枪运动员,因为肩关节太硬,晚上睡觉时他就在胳膊上吊上一只铁壶铃,一晚上下来,差点把肩关节拉断。
比如讲严格管理,洪延庆就会引用原民主德国田径名将诺伊贝特的一句名言:对于运动员来说,一天中没有一件事是小事。
又比如讲拼搏精神,洪延庆又会给队员们念中国女排的先进事迹。一个新潮的人在家里,洪延庆最搞不清楚的就是各种电器的功能,除了电源开关,他什么按钮都不碰。可是,千万别以为洪延庆事事都老土,他也有新潮的地方,那就是玩车,玩大马力的摩托车。
摩托车是洪延庆惟一的业余爱好,他开始玩摩托是在1983年,第一辆车是原民主德国生产的易发250。现在,他一共有3辆车,分别是川崎600、光阳125和本田400,全部是两轮车。
洪延庆玩摩托有他的特点,一是独自一人,从不聚众飚车;二是喜跑远路,露宿野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临安青山水库,晚上一人在山里随便支个帐篷就过夜了。这是洪延庆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最自由、最放松的时刻,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平衡。一个执着的人洪延庆当教练,最强调“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和大运动量)。在他手下训练过的运动员谈起他的“魔鬼训练法”无不面露惧色。
上届全运会之前,洪延庆带领全组队员在淳安威坪镇封闭训练时,队员们常常是累到极点了还一边哭一边练,训练完了走都走不回去,一个个被抬着上车。那一幕幕让站在场边看训练的好多村里的妇女都哭了。
这届全运会前虽然没有再去威坪,但洪延庆一天七八个小时的训练量丝毫不减。一天下来,队员们上楼上不去、下蹲蹲不了的情况是家常便饭。洪延庆自己也一连一个半月没摸他那几辆心爱的摩托车。
再早几年,洪延庆训练时更是身体力行。每周两次、每次十几公里的越野跑,放在别的教练身上最多骑个车跟着就行了,而他不,他偏要亲自跟着跑。他说教练跟着跑的好处是能够掌握不同阶段队员的不同反应,并且能够鼓动队员的积极性。
现在老洪的身体不如以前了,但沈盛妃讲,他只要能站着,就绝不坐着;只要能坐着,就绝不趴着。一个并不完美的人这么多年来,洪延庆的队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跳高、跳远、标枪和铅球水平较高,而100米栏、200米和800米相对较弱。
对此,洪延庆坦率地承认,这是他能力上的欠缺所致。洪延庆对田赛项目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投入的精力也较多。他的队员除了参加全能比赛外,一般都还要兼跳高或跳远,并且还拿过两届全运会的跳高冠军。而对于径赛项目,洪延庆投入的精力就要少一些。这也是他的队员大多是亚洲级而不是世界级的主要原因。
“要是沈盛妃的速度能上去一步,那就完美了。”洪延庆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沈盛妃的后面还有几个条件突出的小队员。但是,对于已快到退休之年的洪延庆而言,老天留给他的训练时间已经不多了。本报记者康凯本报广州今晨电
新闻链接“洪家军”青史留名1979年四运会叶佩素五项全能和跳高两枚金牌
1983年五运会叶联英七项全能金牌
1987年六运会叶佩素跳高金牌马苗兰七项全能银牌
1993年七运会马苗兰七项全能金牌
1997年八运会马苗兰七项全能金牌沈盛妃七项全能银牌
2001年九运会沈盛妃七项全能金牌
1978年亚运会叶佩素五项全能金牌
1982年亚运会叶佩素七项全能金牌叶联英七项全能银牌
1986年亚运会叶联英七项全能金牌
1990年亚运会马苗兰七项全能金牌
1998年亚运会沈盛妃七项全能金牌
快来下载九运会精彩手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