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1月15日电(记者肖春飞 范春生)从农家娃、赶车少年、五好战士、体育教师到“马家军”主帅,57岁的马俊仁当属大器晚成。
马俊仁1944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塔子岭乡秦家村,排行老三。其妻赵淑清,有两子,长子马晓松,次子马晓亮。
12岁时,马俊仁跟随父母迁至鞍山市郊区,鞍山自从成为他的第二故乡;14岁时,父亲因病住院,为了维持生计,马俊仁辍学在家,子继父业,当起了赶车把式,待父亲出院后,他得以重返学堂,初中时成为体育尖子,不时在当地各类比赛中拿名次,毕业后进修2个月,留校当了体育教师。
1962年,马俊仁报名参军,入伍8年,严格要求自己,再一次表现体育特长,获得“五好战士”、“军事五项尖子”等若干荣誉。1970年,马俊仁复员,继续当体育教师。
1973年初,马俊仁执教的乡村中学运动队在鞍山市中学生运动会上锋芒毕露,田径、篮球、乒乓球均取得好成绩,《鞍山日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赞扬优秀乡村优育教师马俊仁,这是“马俊仁”第一次见诸报端。随即马俊仁调到鞍山市17中;1976年,又调至鞍山市第29中,所训练的初中、高中男女中长跑队获全市冠军;1981年,再调至鞍山市第67中任教,其队员刘艳菊在1982年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中获青少年10公里跑第二名,为此,鞍山市67中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命名为“传统田径学校”。
1982年底,这位中学教师被时任辽宁省田径队队长崔大林看中,并借调到省队训练女子马位松选手,备战1983年全国五运会。
自此,两个男人开始了20年荣辱与共的田径征战。(完)
快来下载九运会精彩手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