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运会开幕式的重头戏大型文体表演《盛世中华》在气宇轩昂的《沸腾的大地》中落下了帷幕,当观众的心还在一声声烟花的轰鸣声中激荡的时候,只有那群人,那群为了这台《盛世中华》晚会奋斗了800多个日日夜夜的人,才真正放下了心中的石头,松了一口气。也许九运会开幕式结束后,还有很多纷繁复杂的细节工作等着这些人要处理,但此时此刻他们最想干的,就是好好闭上眼睛,养会神。他们实在太累了,他们最需要的是放松,哪怕有一分钟。
艺术总监陈中秋: 新时代是我们的荣幸
昨夜,当九运会盛大开幕式的精彩画面还在观众心中慢慢回味的时候,我们在组委会大型活动部最里面的角落里,看到了陈中秋疲惫的身影。
很多看过无数场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新闻工作者都评价,这次的开幕式是历届全运会开幕式中最有特色的一届。
作为多年大型文体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陈中秋也对此事有自己的看法。“说这是所有全运会中最成功的一届,我不敢当,只要观众满意我也就欣慰了。这场演出与其他运动会的演出相比,从形式来看,主要是为了表达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的新面貌,而不是像一般的运动会开幕式主要是围绕我国体育面貌、成就来表现。其实这样就扩大和升华了这台晚会。”
总导演李华: 九运情节难忘难舍
一身戎装、一脸疲惫的李华总导演当着记者的面,眼红了,落泪了。他转过身,尽量不让记者看到他脆弱的一面。两年多700多个为九运会开幕式魂牵梦绕的日日夜夜,堆积到这一刻,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时候大概只有泪水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当记者问及在节目结束后最想做什么时,李华只说了两个字:“睡觉。”两年多的晚会准备时间,对李华来说,最缺少的就是睡眠。他告诉记者,在九运会开幕式预演阶段,每天早上,等闹钟响的时候,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小学时代--多想再赖会床啊。
问到演出结束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庆功时,李华突然沉默了。“演完就回家,立马回家。”他很坚决地说。“我明天就回广州军区报到。我离开部队已经两年多了。两年,多不容易啊。这些合作的伙伴明天就要分离了……”
说着说着,李华哽咽了,眼红了,泪光在眼中闪动。
道具服装总设计吴天夫妇 结束就是一种折磨
当记者在开幕式结束后看到道具总设计吴天时,他情绪低落,很痛苦地告诉记者:我马上要“料理后事”了。如此喜庆的日子,吴天怎么说出如此不吉利的话?
“24小时之内,所有的道具就要拆除,那都是我的心血啊。尤其是第一章开场的时候出现的龙头道具,一会儿就要被锯成一段一段了。支离破碎,惨不忍睹啊。”
吴天是一个完美主义艺术家,但舞台美工这样的工作性质,让他饱受折磨。他已经决定,等九运会开幕式结束后,他想开创一个自己的艺术服饰品牌,“因为与道具不同,品牌艺术是可以永恒的。”
而妻子孙玉玲作为服装设计,每一套衣服她都亲自监工,最后成衣的效果比设计图还好看。尤其是大量反光材料的运用,极可能引领今后广场艺术的潮流。浮雕和建筑艺术在服饰上的表现手法,也极大地突出了立体晚会的定位。
灯光总设计沙晓岚 “中国第一灯”创造历史
据了解,九运会的灯光设计者就是有“中国第一灯”之称的沙晓岚。作为很多大型开幕式、晚会和舞台剧的灯光设计,沙晓岚最近的作品就是北京大运会的灯光设计。
据沙晓岚介绍,九运会开幕式表演的灯光效果,主要追求大气度、大色调的变化,追求灯光所造成的视觉冲击效果。在色彩运用上,结合场地背景设计,按节目的基调,追求“单纯、统一”:粉红色就是粉红色,海蓝色就是海蓝色,一点杂色都不染。
沙晓岚计算了一下,九运会开幕式灯光总用电量达到8000千瓦,共计用灯超过1万盏。其中,电脑灯150套,探照灯150套,激光灯用了50台,近1万个频闪泡将主席台正对着的主舞台装扮得“繁星闪烁”,是迄今为止国内广场文艺演出用电量、用灯量最多的一次。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