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走了,留下了永远的41岁。而我脑海中凝固的是她40岁时的美丽、亲和与可爱。
让时光倒流400多天,回到2000年7月15日。长春市文化广场上,14万人随着一个人的节拍律动,14万双眼睛聚焦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就是马华。那次活动,叫作“城市晚报关注地产文化行动2000[2]号——马华带你健身”。
那是何等亮丽的一个日子!马华用她的星光照耀了长春的健身族们,用与本报的精诚合作,推动了长春的健身热潮。我与马华的第一次见面,也就在那一天。起初,我想象不出一个时年40岁的女人,能可爱到什么样子。而当她的身影在下榻的香格里拉大堂出现时,不仅是我,那个空间的所有人都诧异了:美女,绝对健康型的美女。而当她毫无架子地与我商量当天的读者热线该怎样接听才最好时,当她与我步出香格里拉,驱车到达本报热线接听室时,她用她特有的开朗、不失分寸的快乐与妩媚,拉近了我们间的心理距离,对于我,她由阿姨级的明星演变成了姐姐级的朋友。
热线预告的开始时间是14时,马华13时40分到本报热线接听室时,电话已爆响了20多分钟,读者们的焦急与热情一下子感染了马华,她急步上前,抄起听筒,继而一句耳熟能详的“你好,我是马华”的亲切问候语,一下感染了整个热线室,也感染了电话那头的读者。两部热线电话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刻也未停止过鸣铃,马华也顾不及擦汗喝水,像一个快乐的孩子一样,未及撂下那个电话便接起了这个……那时报社还在老楼办公,7月盛夏,没有空调。我们曾相约,她每年至少来一次本报,做客、接热线。今年,报社搬进了新楼,新设施一应俱全,她却来不了了……
晚上的“马华带你健身”活动在18时30分拉开了帷幕,根据彩排时的时间计算,马华现场活动在19时40分前后。按名人出场惯例,她那时到现场即可,但她不,她说要全程感受长春健身族的热情,并一再强调:“我不是名人,只是一个健身教练。”当看到现场有14万人时,惊异之余的她在上台时竟忘了开麦克风,即使当麦克风开启后,她的声音瞬间就被观众的欢呼与尖叫淹没了,人群开始往前涌,前排的人要冲上台了,为了看她更近。那时,除本报外,还没有哪家媒体把如此大腕级的人物约请到广场,进行完全开放式的公益活动,观众的情绪可想而知。当时,惟一能控制现场局面的就是马华了。控制局面惟一的方式是用大家热盼的健美操而非声音。我看到,她在那一刹那开始了起劲地跳跃,进行大幅度的健身运动。而此前,我们工作人员要求她不要大幅度运动,因为脚下的舞台是简易的,但她还是做了,通过形体语言稳定了现场情绪,14万人逐渐不再骚乱,跟她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大家一起做运动。”据说,她那夜真的扭了脚脖子,但现在已无从考证了,活着时的马华从未提及这事。她向来是不愿将自己的伤痛告诉别人的……我们曾相约,她每年至少来一次长春,到广场教大家健身。今年,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正式运营,城市晚报也度过了18岁生日,能把活动做得更好,她却来不了了。
这两天,我总想,去年的马华多多少少是应该知道自己患病了的,但那时她的音容笑貌完全没有显现这一点。她的快乐、健康与美丽、敬业的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支撑啊。
其实早在那年7月15日之前,我与同事们就与马华开始了亲密接触,因为那次“马华带你健身”活动是本报新闻策划部组建后承担的最大型、时间最紧迫的一次活动,为了保证活动质量,15日前的好几天,我们每天都与身在北京的马华热线联络,敲定每一个细节。7月15日之后的时光里,我们与已完全成为本报朋友的她更是联系得热火朝天。是她用朴实的言语与真诚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名人的酸甜苦辣,也告诉了我们,明星大可以这般做人。但这种联系自今年6月份便开始逐月递减,那时,网上传说她有病,我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来长春,她说再等几天吧,并说她的身体没什么大碍,让朋友别担心……
前天,噩耗传来,众人震惊,谁也想不到她能走得这么急!此前,她没有向媒体和友人大面积散播自己得重病的事。我猜想,她是想把自己的“健康、美丽、信心”的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眼前,不想让人们看到她的憔悴。
马华走了,没有绯闻、没有高价出场费、没有罢演等不良记忆地走了。侯宝林大师、赵丽蓉大师走时是笑着走的,我想,马华肯定也是笑着走的,尽管还没有人冠之以大师的名份,但作为中国大众健身的先导与代表人物,作为15年来执着致力于大众健身的健美女性,她的离去,是要让很多人抱憾和伤心的。
仿佛,怎么回忆都是碎片,凝固在记忆中的闪光而精灵的碎片。马华在世时给我们的影响绝对是多层面的,此文章难以涵盖她的人生精华。谨以此文表示缅怀,并再度表达——
马华,我们永远会记住你!
马华,你是城市晚报永远的朋友!(城市晚报王奎龙)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