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运会落下帷幕之际,回味这10天的盛况,相信大家一定会感慨万千。也许谁也不曾想到,一个原本在国际体育界不甚受人关注的大型运动会,竟然在北京举办得如此热烈。这首先要感谢北京大运组委会的努力,更要感谢北京市民的热情。审慎地进行思考之后不难发现,本届大运会所带给我们的既有欣喜,也有遗憾。正如俗语所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预演,大运会的举办的确留给北京许多宝贵的财富。
欣喜之一:市民热情高涨
在大运会开幕前,许多人曾担心国人的热情会被同期举行的世界杯外围赛抢走,但事实证明,大运会之所以能成功举办,群众的热情参与是一个重要保障。从门票的热销,到纪念品的脱销,乃至北京市民学习外语的积极态度,无不表现出一个日益强盛的国家在向世界展示自己形象时十足的信心。再过七年,中国将已经度过加入WTO后的磨合期,经济发展将更为健康和稳定,百姓的心气会更足。那时,体育更多地将成为百姓的生活实践,而不是嘴边谈论的话题。也许,到2008年奥运会时,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百姓的热情。
欣喜之二:组织能力受到肯定
大运会的一大特点就是,赛制安排极其松散,运动员甚至可以在闭幕前两天到达大运村,并临时要求参赛。由此,组委会的组织难度可见一斑。但是,北京大运会的组织者们却在历史上参赛人数最多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工作。大体联、运动员,甚至国际奥委会都对北京大运会的组织者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欣喜之三:硬件设施毫不逊色
世界性的大型活动对于举办者来说,不仅仅是对其组织能力的考验,成功与否还要看其硬件设施是否可以满足多样的需求。北京大运会期间,交通、通讯、场馆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外国朋友的交口称赞,甚至一些带着挑剔眼光的外国记者也不得不被北京的飞速发展所折服。四、五环的修建,和一些干线的道路改造,确保了交通顺畅;本届大运会的新闻中心,也就是11年前的亚运会新闻中心。当年,这里最畅销的是稿纸,如今,笔记本电脑、宽带网、数码相机……一些设备连欧美人看着都新鲜;一位法国的摄影家十几年前在中国购物,听到最多的话是“没有”,现在得到的回答是“你要几个”。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北京安心筹划2008年奥运会的组织,无须为硬件设施的缺陷伤脑筋。
欣喜之四:交流意识明显加强
从大运村内每晚的文艺演出就可以看出,新北京的国际交流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从思想前卫的摇滚,到独具特色的民乐,新北京展示给世界的是,开放的同时不丢传统,世界在拥抱中国,中国也在拥抱世界。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有地球村的感觉,每个都可以互相交流而没有语言障碍。这全都得益于组织者的思想日趋国际化,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大运会的举办,再一次使北京成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遗憾之一:部分市民素质仍待提高
酒后去现场观看比赛、赤足踩踏场馆内的坐椅、光膀子在大运村外纳凉、行人交通违章、攀着栏杆围观大运村……一些与首都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仍屡有发生。这些都需要改进。
遗憾之二:体育产业意识需要强化
大运会本是一次很好的商机,但我们的体育产业意识却没有到位,或者说思路有些狭隘。如今,早已不是经济搭台体育唱戏的年代了,按照国际成功的范例,应该是体育搭台经济唱戏。而我们却在不经意间放过了大运会这个赚钱良机。体育产业并不是单指与体育相关的商业活动,而应当放宽眼界,把体育当成一个卖点,以此为契机发展,开展商业和文化活动,相对而言,绝对的体育产业涵盖的范围就显得非常狭小,但它的外延是无限的。在民众体育热情高涨、外国游客和运动员大量涌入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组织其他活动呢?比如,中国文化展、休闲时装展、传统美食展……诸如此类的活动既可宣传北京,又能发展经济,何乐而不为?
遗憾之三:志愿人员的培训仍不到位
在一个安检口,安检人员要求对一记者进行开包检查,这是正常手续,无可厚非。但他居然翻开了记者的笔记本。该记者当场质问,“这里能有铁器吗”?中青队与英国队的足球比赛后,担任新闻发布会的翻译只正确翻出了英国教练发言中的20%。大运会足球半决赛中青队输给乌克兰后,担任乌克兰领队翻译的中方志愿人员,竟然跃起欢呼,与乌克兰人热情拥抱。应当承认,一段时间以来,大运会的志愿人员非常辛苦,为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一些细节方面仍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引以为戒。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和业务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遗憾之四:运动员新人太少
大运会尚未结束,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就已经遥遥领先,稳居头把交椅。且不说大运会金牌的含金量有多少,用国家队的专业和半专业的运动员以逸待劳地迎战过国外纯业余选手,就是包揽的金牌,也没什么可值得高兴的。大运会本来就是一次世界青年的大聚会,和平和友谊才是主旋律。作为东道主,比赛成绩固然重要,但不都说大运会是2008年奥运会的预演吗?那为什么就不能大量起用年轻运动员和教练员呢?现在参加大运会的国家队运动员里,有几个能坚持到2008年不退役?
总体而言,大运会是一次成功的大型活动。它为北京留下的财富将是不可估量的,其中,最为宝贵的当数精神财富,尤其是在开拓思路方面给组织者们留下了巨大的改进空间。七年太短,只争朝夕。2008年转眼就要到来,就让我们把北京大运会的成功当成一次强有力的起跑吧。
本报记者 卢学周
本新闻为青年体育-北京足球独家提供给新浪网,其他网站如需转载、改编,需与新浪网直接联系。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