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身在北京,很难想象,北京人对大运会所投入的热情会是如此之大。也很难想象,一次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运动会竟有近乎奥运会般的规模和质量。
只有一种理由可以解释:为了7月13日夜晚,北京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于是,所有的参与者都自觉地主动地将大运会当作了奥运会的一次“预演”。在拥有了奥运会举办权的大背景下,北京大运会处处折射出奥运会的影子。
既然有了“想奥运”的态度和远见,自然会以奥运会的标准来“模拟操作”这届大运会。标准体现在很多方面,最直接的反映是硬件设施。过去的大运会,还没有一个国家正式修建过大运村,但北京大运会实现了;在赛事组织工作上,就拿志愿者来说吧,包括提供交通、礼仪、语言、向导等服务的志愿者有数万名之众,而且尚有万名以上的备用“志愿军”。这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还有开幕式,有哪届大运会的开幕式有如此恢弘的场面,会如此别具匠心?……诚然,在诸多细节方面,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北京的努力、北京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英国的《金融时报》用大篇幅报道了北京大运会的盛况,并著文说:“北京把这次大运会看作是展示她有能力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包括2008年奥运会的能力的机会。”确如其言,大运会给了北京一次有7年时间进行思考和总结的“预演机会”。更可贵的是,北京人抓住了这次大好时机,且正在努力地利用这次机会。
据了解,前来采访大运会的外国记者人数之多也创造了大运史上一个新的纪录。外国记者多,很大原因是冲着一个目的:想看看北京到底有多大能力举办奥运会。大运期间,来北京进行参观和考察的奥委会成员也不乏其人。他们的点头、微笑,是对北京大运会最好的赞赏。
当然,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有从心底里树立“奥运意识”,在“预演”的过程中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工作,多思考,多发现不足,这样,大运会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次“预演”的机会。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